重返伊拉克,卡梅伦不是布莱尔

2014年10月08日 08:47   来源:中国网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张敬伟

  在大西洋两岸,英美两国基于共同的文化纽带,堪称美欧同盟中的核心。但在美国重返伊拉克组织新的反恐联盟,对IS(伊斯兰国)发起新的反恐战争时,英国在行动上显然迟滞了。卡梅伦并未成为奥巴马的“尾巴”---卡梅伦显然不是布莱尔。

  经历会见达赖喇嘛的风波,侥幸躲过苏格兰脱离联合王国一劫,英国首相卡梅伦言行谨慎了许多,当然也包括英国参与美国主导的对IS(伊斯兰国)空中打击。

  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在上次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中,布莱尔前首相曾毫不犹豫地派兵奥援美国。“双布”组合不仅让美国和英国陷入伊拉克泥潭,而且被证明为出师无名,更引发了新老欧洲的严重分裂。其时法德为首的反伊战派在美国人看来属于保守的“老欧洲”,英国和支持美国的中东欧国家则被视为“新欧洲”。

  那场伊拉克战争,虽然摧毁了萨达姆政权,却也造成了伊拉克政局的紊乱,甚至可以说催化了IS在伊拉克、叙利亚的崛起。小布什因为那场战争被美国人评为“史上最差的美国总统”,布莱尔首相一直到现在还不得不为自己当年的决策辩解和消毒。

  现实是,不管离任的美英领导人是对是错,IS作为伊拉克战争的负遗产,现任的美英政府都难辞其咎。

  正因为如此,之前极端组织用来自英国的极端组织成员,对英国记者实施了斩首。极端组织对英国的示威,凸显在其思维中是把美英作为核心敌人看待的。对此,卡梅伦虽然表达要和美国一起并肩战斗,但在美国对伊拉克境内的极端组织展开空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英国依然在观望。在行动支持上,英国显然要比法国慢了一拍。

  即使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前一天向IS发出反恐总动员,号召中东和欧洲盟友一起向IS开火时,卡梅伦首相还无法响应美国的号召,因为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英国人都被苏格兰独立公投困扰着。

  解决了苏格兰问题,英国还是没能跟上美国的节奏。叙利亚时间23日,美国和包括5个海湾盟友在内的盟军,首次突破伊拉克边境对叙利亚境内的数个IS据点展开了空袭。而且,还捎带着对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呼罗珊”进行了空中打击。

  9月26日,卡梅伦才获得议会一边倒的支持(下议院524票赞成,43票反对)参与空袭IS。而且,英国政府亦谨慎地强调这项军事行动的法律正当性---英国接受伊拉克政府总理海德尔?阿巴迪的邀请而为。

  尽管如此,卡梅伦不仅笃定否认派出地面部队参与行动,而且只派出6架狂风战机参与空袭。按照FT中文网(金融时报中文网)的说法,比丹麦派出的战机数量还少1架。皇家空军的第一次行动,也并未“开火”,只是空中侦察一番就飞回基地。

  如此等等,凸显卡梅伦首相对重返伊拉克的慎之又慎。布莱尔的莽撞和伊拉克战争的阴影,足以让卡梅伦和英国人对新的反恐战争充满恐惧感。吊诡的是,相对于布莱尔政府的师出无名,对于IS的联合打击,尽管国际社会存在不同声音,但是都将IS视为人类的公敌。因而,这场军事打击即使在国际法上存在瑕疵,但却充满着伦理上的道义性。

  所以,美国不仅呼吁自己的盟友加入其中,甚至也邀请俄罗斯和中国参与联合行动。即便是宿敌伊朗,也曾是美国考虑的“同盟”。向为美国铁杆同盟的英国,在打击IS上却有些迟疑和落后,凸显卡梅伦首相的无奈之举。也可以说,英国变得谨慎了,卡梅伦学乖了。

  诚如前述,卡梅伦首相曾为自己的言行轻率,付出了内政外交的代价。布莱尔莽撞的伊拉克军事行动又是典型的“坏榜样”。总结自己和前任的教训,卡梅伦不得不谨慎。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美国,对于打击IS也并非破釜沉舟---只空袭不地面进攻,变单边打击为联合行动,这还是奥巴马总统在犹豫很长时间作出的决定。作为配角的卡梅伦,当然晓得其中利害。

  9月30日的FT中文网(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了一片专栏文章《奥巴马签下“浮士德契约”》,认为奥巴马的反恐策略并未摆脱越反越恐的窠臼,利用敌人的敌人打击最迫切的敌人,将会给美国的未来制造更危险的敌人---“美国领导的战争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胜利,却为将来发生更大的问题播下了种子”。的确,从塔利班到基地组织再到萨达姆,美国在中东一直在扮演恐怖组织催化剂的角色。

  现实是,无论美国还是英国抑或其他国家,盟国只有空中打击,是剿灭不了IS的。这样的军事行动,成本大而效果差。对于卡梅伦而言,其出兵的法律道义在于接受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但对于袭击叙利亚进内的IS呢?恐怕还是师出无名,依然面临着难以洗清的诸多麻烦。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