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2日开始访问中国,因他去年接见达赖而严重遇冷的中英关系总算有所恢复。这一年多里,中德中法交往活跃,增加了卡梅伦政府打破中英冷淡的紧迫感。
有人分析,英法德这三个欧洲国家一定程度上形成在达赖问题上轮番挑衅中国的“默契”,当有一家领导人见达赖时,另两家就同中国发展关系。隔段时间另一家领导人见达赖,这两家又同中国走得挺近。英法德三国同时与中国相安无事的时候往往是短暂的。
这一总结同中国与欧洲关系的表面节奏有几分对应。尤其是,同在昨天,英国海军参谋长出现在日本,向日本防卫相表达支持日本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立场,这增加了中国舆论质疑卡梅伦改善对华关系真诚度的理由。
但中英之间大概本来就不是“真诚”与否的问题,卡梅伦无论怎么做都是出于他的执政利益和英国国家利益,我们不认为他的这次来访会是中英“斗争”的结束。
中国需要继续加快将我们的实力增长转化成外交资源和工具,让无论哪个国家每一次对中国利益的侵犯都付出代价,这会迫使伦敦等今后在对华问题上三思而行,转而更多看重开发它们与中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不能说中国对欧洲领导人见达赖的反击毫无效果。世人不能不承认,中国在对欧关系中的战略主动权在增加,英法德如今更像是“打游击”,而早已不是公开的“联军”,在达赖问题上联合对付中国。
卡梅伦这次来中国,政府方面自然要给他礼遇。但他也会发现,中国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不久前的表现,因此舆论尤其互联网上的声音很难对他的到来表现出热情。
此外我们知道,英国政府在香港的双普选问题上不断说三道四,对香港与中央对立的泛民派给予半公开的支持。这严重增加了中国公众对英的负印象。中国人都相信,如果伦敦欲从外部插手香港的双普选过渡,中英关系就有可能重回去年他见达赖之后的状态。
卡梅伦政府应当知道,中国公众对英国原本颇有好感,但卡梅伦政府同德国默克尔政府的表现反差太大,这刺激了中国人发现英国不怎么样的另一面。比如我们发现,英国在中国欧洲外交中的“可替代性”很强,而且英国也已不再是什么“大国”,它就是一个欧洲老牌国家,适合旅游和留学,有几支好球队。这最初是中国人生气时的想法,但慢慢很多人的这种对英思维在变成习惯。
中国一直信奉“外交无小事”,因此对很小的国家我们也以礼相待,唯恐失敬。但经过这些年的风雨,我们也同时有了“外交无大事”的战略自信。我们想说,英国敬中国一分,中国人就会还英国一尺。希望两国今后再也别硬碰硬。
最后我们愿意祝卡梅伦首相及其随行在中国旅行愉快。▲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