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界盛行一种观点,看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首先要看它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方法,对企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高度市场化领域里最为关注的商业模式,在国企转型和改革中却较少提及。这当中,业内人士可以说出很多原因。比如,从功能看,国企的经营目标不只是赚钱,还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等等。言下之意,国企不可能像民企、外企那样,一门心思考虑怎么赚钱。从企业内部机制看,情况就更复杂。最为关键的是,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存在着不少风险。有国企人士坦言,创业企业烧的是风投的钱,失败了也不要紧;但国企投资或转型失败,那就有可能担上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此外,一些国企在行业地位和资源配置上的先天优势,也使得它们不必像创业企业那样反复考虑盈利模式问题。
不过,不管国企们愿不愿意,移动互联网发展和大数据的普及,已经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传统企业眼中毫无资源可言的互联网企业,依靠移动互联网这场技术革命,精心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着线下实体资源,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传统企业实现了包抄阻击,并迅速做大做强。此次备受全球瞩目的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就是例证之一。反观国内坐拥大量资产的本土零售集团,其市值连阿里的零头都不到。
当今商业社会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产品竞争、机制竞争,发展为商业模式的比拼。面对商业竞争的新形势,国企应该学习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积极运用大数据等各类新工具,追寻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部分,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若要等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发展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对手,再来调整商业模式,为时已晚。
实际上,但凡企业,就应不断思考和完善商业模式。这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基业长青”。本轮国企改革的亮点在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目的也不只是增强国资在关键领域控制力,同样在于通过混合的机制释放企业活力,倒逼企业成为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原载于9月26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