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文明旅游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4年09月30日 07:36   来源:光明日报   王丹

  国庆长假将至,假期旅行成了不少国人的度假方式。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扎堆出游,不仅给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各大旅游景点也是人满为患,因此,井然有序的出行和文明的出游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文明的要求,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要。国庆出游,一手做好旅行攻略,一手做足文明功课,应成为旅行出游的新标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出境旅游9818万人次。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了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兹事体大。旅游中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移动名片,通过这张名片,人们不仅可以一窥而知游客个人的修养水平,还可由此感受其同胞、同乡、友人的素养状况,进而判断游客的国家、家乡和朋友圈的文明程度。这种名片的感受和形象意识,对于出境游的游客来说,尤其如此。庞大的出境游人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是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面镜子,我们什么样,在他们眼中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维护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明旅游意义重大。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旅游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大致和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养水平等量齐观。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讲规矩懂文明的人,在旅游中也很少会有让人失望的表现。因为文明已经成了“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根植于生活之中。而个人的日常教养水平,又与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紧密相关,尤其与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

  涵养旅游文明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呼吁文明旅游,提升国民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讲旅游文明树旅游新风,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将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落在细处、落在小处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带着文明去旅行,让旅游与文明同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