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能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9月15日《大河报》)
道德储蓄日记这种形式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当然是有很多好处的。这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让他们想做好事,愿做好事,会做好事,知道做好事可以积累人生进步的正能量。
事实上也是这样,自从班级里推开了道德储蓄日记这样的办法,很多孩子开始想着办法去做好事。一位小朋友的道德储蓄日记里记录了14件好事情,虽然都是平凡的好事,却在平凡的好事中种植了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种子。还有一位喜欢打架的小朋友不仅不打架了,还经常帮助同学做好事。这些都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为了推行道德储蓄日记这种模式,这位老师实行了奖励的办法,就是在积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颁发一枚小红花,当小红花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换取小礼品,还将依据小朋友自己记录的好事以及自己给自己打分的情况评选“美德少年”、“最美学生”。
问题就很容易在这个环节出现。小学的学生最在意的是什么?最在意的就是老师的好评,就是老师的小红花,就是老师的小礼物。这些感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是有经历的。我们往往不听父母的话,也会很听老师的话。有些在家是个熊孩子的孩子,到了老师的面前就可能是个好孩子。我们渴望老师的肯定。渴望的老师的肯定是好事,也容易为了实现愿望去撒谎。
道德储蓄日记都是让孩子自己记录的,也是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打分的。谁能保证孩子们记录的都是真实的?谁能保证孩子不为了小红花去造假?谁能保证孩子不为了小礼物和“美德少年”去杜撰?
这牵涉的其实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的记录是最真实的。《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部《西游记》里的内容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这都是真实记录的。面对这个道德储蓄日记,就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当了司马迁还是当了吴承恩?他们记录的内容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丁是丁卯是卯记录下来的。
如果孩子们仅仅是为了小红花,为了小礼物,杜撰了一个个虚假的好事,这就会是一种伤害,从小让他们养成了撒谎的习惯,走上社会成为官员就会是为了政绩弄虚作假的官员,成为商人就会是花钱买奖牌,生产伪劣食品的商人。
当然,总体上来说,道德储蓄日记的形式是好的,更是时代需要提倡和思考的话题。我们需要一个个美德少年担起未来中国。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们成为原汁原味记录的司马迁而不是写出“好事神话”的吴承恩。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