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越减越肥(图)

2014年09月11日 07:19   来源:羊城晚报   文/小强 图/春鸣

  日前,福清市江镜镇何女士反映,因轻信电视购物广告,她花1200元钱购买使用某减肥产品后,发现自己体重不减反增,她多次向对方提出退款要求,但却遭到对方的敷衍和拒绝。(昨日东南快报)

  现代都市人出行,或自驾,或乘公交,缺少体力消耗,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又躲在空调房,加上大家普遍面临工作压力、情感困惑,焦虑不断,常用吃喝排解,又缺时间、场地、毅力锻炼;“过劳肥”让疲惫的白领伤脑筋,一方面身心俱疲,另一方面脂肪堆积。无奈之下,有人乞灵于减肥药,由此催生了鱼龙混杂的减肥大市场。其间乱象,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整治。

  虽然大部分都市人都营营役役,要拨出专门的钱与闲来减肥,是一件奢侈的事。但为健康计,为不坠入无良减肥陷阱计,再忙再累再焦虑,也要控制饮食,腾出时间锻炼身体。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减肥课,那可是一门技术活    2016年05月25日
  • ·“大众减肥”从减贫开始    2015年07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