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对湖南邵阳县公开招标的10万套学生课桌椅因质量争议,部分至今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日下午,当地官方告诉中新网记者,该县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产品一律拒付货款。(9月10日人民网)
政府采购是行政行为之一,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前段时间的“天价制服”风波未平,如今“问题课桌”热浪又起。10万套学生课桌,中标价1500万元,这其中一分一厘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而课桌的使用者是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如此大批量的课桌出现质量问题,怎能不引发众怒?所以,“问题课桌”亟待揭开神秘面纱。
本次招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又制定了相关的质量验收方案,招标过程也严格按照招标制度执行,经调查中标厂家资质也不存在问题。看似各环节皆无问题,缘何数万套课桌还是出了问题?并且“问题课桌”未经验收就直接运送到了学校,进入公众视野,直到有人投诉才引起关注。换言之,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些问题课桌是不是就算“闯关成功”,顺理成章的投入教育使用了呢?
课桌用材严重缩水,以次充好,明显不符合招标要求。明明制定了专门的验收方案,还委托了验收单位,为何验收工作做得如此糟糕?不仅脱节,还后知后觉。笔者非常好奇,中标厂家敢如此嚣张地谋取暴利,胆从何来?是厂家利益熏心?还是招标方还在“回扣”?
以上种种问题,不仅让“闻新而动”的媒体好奇,更是盘亘在公众心里挥之不去的疑惑。教育本是阳光下最干净的一篇净土,课桌是教学的必备工具,“问题课桌”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更会凉了公众的心。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揭开“问题课桌”的神秘面纱,晒一本“明白账”,还公众一个真相。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