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将首次针对土地出让金展开大范围审计的消息引发关注。过去13年间,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去年,有些省份的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甚至超过税收收入。而分散在国土、土地储备、财政等部门的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除接受一些审计外,大多“封闭运行”,导致违规不断、腐败滋生。(新华网8月28日)
听惯各地“地王”迭出的新闻,更见惯各种血泪拆迁的乱象,汇集起来的,是过去13年间20万亿元这样一个土地出让金总额。这13年中,2007年之前,土地出让金全归地方财政自由支配,那时全国每年真实的土地出让金到底有多少?这不仅财政部说不清楚,甚至连国土资源部也说不清楚——国土部门截留了一部分,腐败消费花销了一部分,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又浪费了一部分,招商引资“减免”了一部分——土地出让金的大蛋糕,基本就是这样被“吃”掉的。
随后,《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起,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地方国库,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土地出让金仍然迥异于税收,收入支出直接归地方管,想减免即可减免,想缓征便可以缓征;更关键的是,想怎么花就可以怎么花。就像某些地方财政官员所言,土地出让金属于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其收支预算编制无需通过人大审批,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即可执行。
可事实上,“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的概念,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这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人大的监管视野,然而,土地出让金这样的政府性基金,显然还没真正纳入人大监管。土地出让金每笔收入多少,每个重大建设项目上花了多少,这些项目是否合理合法,不仅公众不知道,地方人大同样不知道。“收多少,怎么用,只有‘一把手’清楚”,侵占挪用往往也只是地方领导一句话,“土地账”于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糊涂账”。
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但是,土地出让金这么大一笔钱,长期稀里糊涂地存在着,不能只是等待“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的实现。地方人大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如果政府部门不愿将其纳入预算并且详细公开,那么人大代表完全可以否决这样的预算;此外,地方人大拥有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定期向人大报告。
除此之外,“审计风暴”更该早向这个领域刮起,越是一本糊涂账的阴暗角落,越是需要“审计风暴”及相应的“问责风暴”。国家审计署此番针对土地出让金的大范围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务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这样的专项审计应该成为审计监督的常态。
作为预算公开的一部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和支出,更该接受公众监督。20万亿土地出让金不仅要审计,更要晾晒。卖每一块地,收了多少出让金,又支出了多少补偿金,剩下的钱如何支出,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公开——唯有让土地出让金全程公开晾晒,方能防老虎、驱苍蝇。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