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消息,新华社于近日全面启动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本月以来,经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通报,包括水利部、商务部、中石油、质检总局、税务总局、卫计委、新华社等单位纷纷启动“小金库”治理。(8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小金库”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套取了国家财政,也是一种腐败行为。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小金库”用于送礼、消费或发放津补贴等看得出来,它是腐败的变种。
没有不偷腥的猫,但也有例外,这就要看调教的如何,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刚买的小鸡仔,一会的功夫被猫叼走了好几只,尽管可能出于好奇、好玩,但既不能一棍子将猫打死,又要让其与鸡仔和睦相处,就只有调教。方法是将小鸡仔放在猫的跟前,当发现其对小鸡仔有意思的时候,就惩治,直至装作看不见,甚至闭上眼睛,这还不行,还要经历几次主人不在跟前时候的检验,看其是否能自觉抵制住诱惑。
我想治理“小金库”也一样,不仅要从源头上抓起,严把财政关,杜绝账外账,杜绝虚开发票套取,杜绝“培训中心”等“自收自支”行为变相为“小金库”,更要求审计一旦发现坚决问责,一直查出“小金库”的资金流向。
治理“小金库”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为什么屡禁不止,我想个中原委不言自明,因为“小金库”被部分人当做了自己的“菜园子”,既可以用于送礼、消费还可以发放津补贴。“风声不紧”,谁愿意自绝“生路”,高档“职务消费”的资金哪儿来?
从目前形势看,治理“小金库”形势喜人,各部委都表了态,都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计划,都着手了“自查自纠”。其实笔者认为,治理“小金库”“一万年太久”,因为作为外人查“小金库”可能要费一番周折,但“自查”是兔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无需装模作样,关键问题是还处在观望阶段,关键问题是对于违规行为的问责,还不能足以达到“不敢”的程度,对于“小金库”的治理还处在“审计指出”,如果一旦“审计指出”就严惩不贷,治理“小金库”则指日可待。因此,治理“小金库”程度,关键在问责程度。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