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肾团伙圈养40人:打击"贩肾"更应搞清"为什么缺"

2014年08月11日 09:51   来源:东方网   毕晓哲

  7月,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法院对非法买卖器官案庭审,揭开了隐秘的贩肾交易链条:从网上招募供体,圈养供体,取肾、异地空运、移植,短短5个月,该犯罪团伙圈养近40人,贩卖肾脏23个,非法获利154.8万元。团伙多数成员曾是活肾供体或受体,他们处在利益链底端,利益链顶端是肾移植医院和医药商。(8月10日新京报)

  上述被称为圈养“肾奴”事件的“肾奴案”令人触目惊心,有关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势在必行。然而,仅仅严厉打击是远远不够的,更不会因严厉打击就会让“非法移植器官”现象绝迹。非法移植器官的背后有暴利的直接原因,一款“被贩卖的肾脏”是一个利益群体链条,低者获利数万元、高者获利达十数万元,这是一个无法抵挡的诱惑,但类似的器官移植“暴利”的形成,以及久治不绝的“肾奴圈养”案件,其真正的原因却与合法器官供体的极度稀缺密切相关。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为医疗病痛,在正当和合法途径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当事人及亲属寻求非法途径解决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一些患者对移植器官的现实诉求,是不可能真正断绝“器官黑市”交易的。我国器官供应个体理论上并不缺乏,一些非正常死亡人员数量并不少,而一些有捐献意愿的人和家属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合法的器官供体却如此稀缺?与我国现行器官捐献信息收集和激励措施不够有关。我国各医院的死亡报道制度不完善,只报告死亡人数却不报告器官是否愿意捐献,大量潜在捐献者在非器官移植定点医院住院,但医院和红十字会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想捐者”与“渴望获得者”之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两者信息缺乏有效平台对接,是长期以来在制度和机制上存在的短板。

  2012年媒体报道,云南丽江女子和照春不幸患上了骨癌,她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将自己的器官捐给他人使用。然而,这个愿望却没法实现,医院、省红十字会等都无法接受遗体捐献,最终让和照春遗体捐献愿望成空。一位福建车祸脑部重伤患者,家属表达了捐献亲人器官的愿望。器官接收医院表示必须待捐献者死亡后,方可摘取可用的器官。在此过程中,家属无法承担高额的医药费,最终只能把伤者带回老家。

  诸如此类事件,现实生活中并不少,正是因为机制体制方面的短板或疏漏,导致一些有心捐献者“捐献无门”,也进一步消减了供应移植器官的可能。再加上国内相对缺乏对“捐献者”道义责任和合理经济补偿方面的认可,要么让捐献者“默默无闻”,要么就是一个彻底的“裸捐”,对有意捐献的家庭缺乏一个来自于制度保障的“最低限度补助”,这都是造成“想捐捐不了”、“想接受却求助无门”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社会的人大有人在,关键是制度或机制是否能正常释放这部分人群的捐献爱心。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百万名居民中仅有0.03名捐献者。而在美国,每百万人中有26.5人捐献器官,欧盟每百万人中有17.8人捐献。是我国公民责任意识和爱心意识不高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已成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国。一方面是正规供应者“寥寥”,另一方面却是“器官移植大国”的现实,这两个根本不对等似乎也无法让人理解的反差现象说明什么?说明,还是一个捐献渠道通畅与否的问题,以及是否合理激发了公民捐献器官爱心的重大问题。

  编辑点评:

  完善器官捐献相关机制,让器官捐献拥有一个良好的通道,减少人们对黑市的依靠。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