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高温津贴标准多地数年未涨 今年你拿到手了吗?

2014年07月25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国栋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只盯着“标准”,执行力、监督力等一个都不能少。有网友直言,不怕标准低,就怕拿不到,这值得劳动监察部门深思。

高温津贴

  资料图片:杭长高铁萧山路段,工作人员高温下进行作业,休息间隙,喝水解渴。(来源:CFP视觉中国)

  近日,高温席卷中国近半省份,高温津贴的话题也引发热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个省份明确制定了高温津贴标准,北京、浙江、天津、宁夏等地今年刚刚对标准进行了上调,但也有很多地方的标准数年未涨。专家建议,各地应该建立高温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其进行调整。(724日中国新闻网)

  每年盛夏,最纠结的公共话题莫过于劳动者的高温津贴。现在,大部分省份制定了明确标准,有的还进行了上调,这对劳动者而言,应该是个好消息,也是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必要之举。至于很多地方的标准数年未涨,有的地区甚至还在用17年前的标准,那自然是“太落后”了,的确需要进行调整。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标准有了,哪怕它数年未涨,可真正兑现到劳动者手里的有多少?回答这个问题,恐怕更令人纠结。听听网民的声音,问问酷暑炎热里的农民工,这诸多光鲜的“标准”恐怕会黯然失色。

  事实上,我们不缺标准,不管是上世纪60年代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还是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缺的只是严格落实。如果连现有的高温津贴都无法到手,即便标准再往上调,也是画饼充饥。

  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应该重视高温津贴问题并加以改进,尚未明确标准的地区应该及时出台,而已有高温津贴的地区也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这当然很好,但比之更重要的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高温津贴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

  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只盯着“标准”,执行力、监督力等一个都不能少。有网友直言,不怕标准低,就怕拿不到,这值得劳动监察部门深思。(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高温津贴别再“躲猫猫”

     高温津贴调标只算半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