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冯是虎:“环境医院”助推环保产业化

2014年07月23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举办的2014环境技术产业论坛提出了建立“环境医院”的设想。数十家涉及环保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拟借此进行产业整合,此举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产业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环境医院值得关注的有两点:一个是产业团队的力量整合,一个是环境治理的系统解决。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杭州锦江集团等倡议组建的环境医院,将成为多家科研单位和环保企业相结合的共同平台。按照有关设想:政府和排污企业是“患者”,专家与平台共同会诊,向“患者”推荐适合的环境专科医院与医生。由专业的环保企业组成的“医生”团队将服务于“环境专科医院”,并提供从咨询、会诊、系统解决方案到实施、设备供应、技术研发、投融资服务、示范推广的全套环境综合服务。

  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迫切,又商机无限。特别是,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回避,这就意味着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有关专家估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及土壤修复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水体、固废、大气污染问题日趋复杂化,以无害化为目的的处理技术一时很难奏效,这就要求环保技术和服务方式必须做出转变,实现环保技术和管理等的综合运用,在污染疑难领域开展协作和攻坚。

  环境医院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迎合时代需求,将技术与资本、技术集成和营销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建立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环境医院将依托污泥产业促进联盟,参与到污泥相关政策的推进和落实、污泥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等。主治领域是污泥源头生物减量、自持焚烧、微生物提取蛋白及生物腐殖酸肥料制备等。环境医院还可以单开处方对症治病,如每个工业园区废水都不一样,通常容易处理的污染物质工厂可以自行处理,但是污水处理厂面对末端污染物质处理难度就非常大。此时,环境医院通过现场就诊,就有了用武之地。

  应该看到,环境医院还是新生事物。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势头仍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许多地方领导在GDP至上思想驱使下环保观念仍然淡薄,中国的环保产业化道路能否走得一帆风顺,环保医院只能且行且珍惜。(经济日报记者 冯是虎)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莫以单纯产业化思维搞扶贫    2015年07月06日
  • ·论文产业化还需标本兼治    2014年04月17日
  •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应慎重    2013年10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