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不能仅靠微刺激

2014年07月21日 09: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任晓

  二季度GDP增长加快,但鉴于去年三季度基数较高,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今年三季度刺激力度不会减轻。在宽货币、宽信用后,经济增长需向改革要长期持久动力。

  上半年经济增长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发力有关,但刺激之下也存在隐忧。

  一是“四万亿后遗症”是否会再度上演。上半年14.7%的M2增速已偏离年初制订的13%的目标。同时,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继续上升。这与调结构和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不一致。

  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调结构效果有限。央行目前的定向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不能有效地保证资金流向效率,货币结构性操作不能替代有效传导机制。长此以往,资金使用效率可能会更差。以欧洲央行实施的长期融资计划为例,虽然欧央行希望银行获长期融资后更多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但据估计,在欧央行2011年和2012年实施的1万亿欧元长期再融资操作贷款中,只有5%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多资金用于金融市场套利。

  二是结构调整、民间投资仍然乏力。从数据观察,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下降:相比于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由3%上升到4%,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45.9%上升到47.1%,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51.1%下降至48.9%。民营企业投资、盈利未见大起色。6月工业增加值由上个月的8.8%跃升至9.2%,但从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反弹幅度最大,可以认为工业增加值回升主要同上游的国有企业加快项目进度有关。

  由于稳定经济关键在于稳定投资,目前基建增速已有所回落,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摆脱下行通道,这意味着投资贡献率可能会继续下降。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尚未明显改善,民间投资仍处于低位,经济内生动力仍然偏弱。

  三是金融风险。目前我国部分领域或地区金融风险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债务率过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高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上升、金融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近期,债券市场又一波风险悄然来袭,多家民营企业站在债券违约悬崖边缘。

  新一轮微刺激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不可不察。仅靠宽货币、宽信用及财政支出加大,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动力。下半年,在保证微刺激力度的同时,需全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财政政策结构性调整还有很大空间。给服务业减税,给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资本支出补贴(贷款贴息或坏账准备金补贴),或向某些部门提供资金(比方说给家庭部门发红包),效果直接而有效。二是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力度可加大,打破行业垄断,发挥民营资本作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发挥金融杠杆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五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