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该如何借鉴"士林夜市"经验?

2014年07月11日 10:10   来源:东方网   吴兴人

  盛极一时的彭浦夜市因干扰公交线路被取缔后,人们也有疑惑:上海“马路小吃”是否从此淡出申城?

  看来,对于夜市小吃,一刀切去,净街了事,一时似乎解决了矛盾,其实,夜市并未了,只是转移了地方,夜市是野火烧不尽,东南西北风吹又生。

  因为它有需求、有市场、有人力资源,这又是一条就业的渠道,有其存在的价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东西是禁不住的、切不断的。

  但是,夜市的噪声、油烟味严重扰民,环境卫生也的确是个大问题,附近居民怨声载道,投诉不断,政府如不治理,则是不作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夜市无法生存。怎么办?有没有一个两全之策,既让夜市生存,又使其不再扰民?

  有的。台湾的士林夜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台北士林夜市从1910年发端算起来,有百余年历史。至1940年代,先后建起在士林官邸附近,还有故宫等文化旅游设施附近,也建起了类似的夜市。士林市场的名字越来越响。1970年代士林夜市开始形成规模;1980年代,日本、欧美等国际游客大量涌入台北,士林夜市又一次获得发展良机;2000年后又增加了大陆的海量游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甚至成为当地的一大小吃的景点,到台湾旅游者,都要到那里去品尝一下著名小吃。最近,锦江乐园台北士林夜市在上海暑期开张,引来全城食客聚集。刚刚过去的周末两天里,锦江乐园每天仅夜场就迎来超过1.5万人次的客流,远远超过预期。

  士林夜市之所以赢得美誉,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管理体系,监管与经营者自治之间的衔接非常好。当地会出台摊贩管理条例,详细规定哪些地方、时间可以摆摊,符合条件的民众必须申请营业执照,3年营业期内若有重大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取消其资格。平时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则交由各夜市的摊主自治委员会,对各摊位食品卫生、垃圾清理等方面的“毛病”进行约束。一些摊位连续数代经营,十分重视品牌和口碑,其举动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夜市对外的形象。

  借鉴一下士林夜市经验,说白了,无非是加强管理,适时地规范、引导,变政府要管为摊主自己也参与管,不要碰到问题就简单地限制、禁止。根据士林夜市的经验,在最初规划时选址非常重要,这里必须是一个商业区而非居民区,不会产生太多的扰民问题。建立之后,则需要解决夜市扰民与培育市场的矛盾。摊主的管理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他们成立了管委会,共同承担士林的交通管理、环境卫生,一同将夜市建得更好。摊主们会集资买垃圾袋和垃圾桶,然后大家一起收集垃圾,所以士林的环境一点都不脏。如果摊贩之间、抑或是摊贩和食客之间有了矛盾,管委会也会派人来进行调解。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多动脑筋,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

  上海需要夜市,也可以做到生意红火而不扰民。关键在于做到监管与经营者自治之间的良好衔接。试一试,如何?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