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要为“国粮”安全早做准备

2014年06月26日 09:43   来源:环球时报   刘乃顺

  人吃的粮食叫口粮,国家的能源叫“国粮”。目前,以能源短缺为标志的“国粮”饥荒正在向国人逼近。以煤炭为例,中国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是2298亿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已经消耗669亿吨。2013年中国消耗煤炭40亿吨,照此速度消耗,中国煤炭“粮仓”里的粮食还够国家吃40年左右。我可以断定,如果不做什么,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挨饿”。

  中国前些年几乎是在不顾后果地大吃祖宗留下的“国粮”:煤炭资源浪费性开采,低效率利用,最终导致煤炭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煤炭生产企业也深陷怪圈积重难返。中国煤炭企业现在普遍亏损,不少企业面临“六高综合症”举步维艰:高灰、高硫、高难、高危、高成本、高污染。但各企业脱困的措施好像只有加大生产力度,这真是饮鸩止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高消费带来了高污染。中国煤矿98%属于地下开采,开采过程中地表塌陷是局部的,影响也是局部的,但煤炭和岩石以及矸石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却是流动的。特别是绝大多数矿井利用通风把赋存在煤层中的瓦斯稀释后直接排放在大气之中,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以上。

  我国30年来开采使用的煤炭远远超过上下五千年,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可能中国几十年内就要断炊。威胁面前,理应惊醒。对煤炭而言,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国家对煤炭生产进行战略规划,不可让市场驱动煤炭无节制地大生产大消费。尽管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但煤炭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65%左右。中国应当据此对本国煤炭资源和世界范围内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战略规划,可扩大外国资源的最大供给量。

  严格限制煤炭新产能释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未来几年中国将有10亿吨的煤炭新产能释放。现在已有的40亿吨产能已经把资源、环境、市场和煤炭企业本身破坏得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如果再把10亿吨新产能释放出来,对煤炭行业甚至对国家都是一种灾难。如果依靠市场这只手,这10亿吨的产能之释放是必然的。只有依靠政府,才能将这个巨能储备起来。煤炭战略储备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国家动力都有深远的意义。

  淘汰“六高”煤炭生产企业。中国有的煤矿开采深度已经达到1200多米,有的硫份已经高达3%,有的灰分高达40%,矿难和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这些煤炭企业年轻的时候也曾是低灰、低硫、低成本,向国家贡献“国粮”,现在老了,满身伤病,国家不能简单依靠市场让其自生自灭。应当利用他们的技术经验和团队支持其到海外置换优质资源产能,变开采中国的煤炭为开采海外的煤炭。

  今天我们的未雨绸缪,是对子孙后代一种责任。▲(作者是加拿大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实现能源脱贫,关键在煤炭    2015年12月02日
  • ·姜智敏:煤炭脱困难度依然很大    2014年12月24日
  • ·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2013年12月30日
  • ·我们能否走上英国的治霾路    2015年12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