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副职”超配不能只是“消化”

2014年06月20日 14:28   来源:荆楚网   李心娇

  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截至昨天,已有9个被巡视单位针对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问题公布了整改报告。整改报告中透露,继中央巡视组指出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严重后,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开始联合解决这一问题;而据吉林省、安徽省的整改报告显示,“副秘书长”岗位超配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吉林省便发现超配23名“副秘书长”。(6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地方超配副职编制其实不算新鲜话题,其危害也有目共睹。首当其冲的就是行政成本的增加,有资料显示,我国因为超职数配备干部,财政每年至少要多消耗500个亿。当然,这只是保守估计,现状肯定要比这严重得多。而且,副职之间工作重叠严重,会导致出了成绩,大家抢着邀功,出了问题,相互推诿、搪塞,形成“九龙治水”,长期下去将会滋长内耗,扰乱行政秩序,影响服务效能。与此同时,因副职可多可少,一些人就会削尖脑袋“买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助长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

  对于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早在2009年,中组部、中央编办就下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对领导助理、副秘书长的超配行为进行清理、调整,确保两年内予以消化。时至今日,为什么还出现“副秘书长”超配现象?而且此次吉林省针对其存在的超配副秘书长问题,也是通过“消化了市(州)超配13名副秘书长”来解决的。又是“消化”,为什么不用“撤销”、“查处”而用“消化”呢?不难想见,所谓“消化”的背后,必然存在一定的岗位调换、降职不降薪、撤官不撤权。

  超配副秘书长等副职,一般都是各种利益平衡甚至利益博弈的结果。因此,要想根治副职超标超配,不能只是“消化”,“消化”仅可以解决历史现象,过一段时间还有可能重新出现反复。为防止反复,必须从规范权力运行上入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而打破传统的封官许愿、任人唯亲现象。同时,要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立“谁提拔谁负责”的原则,对于提拔超配副职的主要领导用“重典”,提高违规违法成本,进而达到治病治本,拔草去根的目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