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上市公司股东、高管疯狂套现为哪般?

2014年06月05日 0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虽然股东和高管减持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应该过度干预。但在股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如果他们再加入到减持的行列中去,那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是很大的。更何况,股东和高管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不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退出。

股东;高管

资料图片:股民在证券营业部内关注股市行情。(图片来源:谢正义 / 东方IC

  数据显示,截至531日,A股市场有201家上市公司遭公司重要股东、高管减持,减持股份数量约3.03亿股,累计套现约31.85亿元,大多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6月4日新民网) 

  按理说,在市场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高管应当采取增持方式,以此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但事实却出乎意料,重要股东、高管不仅没有增持,反而采取了频繁减持、疯狂套现的做法。专家认为,这是股东和高管承认企业估值偏高、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的表现,不然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分析肯定是有道理的。某些企业的市盈率估值已不是偏高,而是高得出奇。问题是,这样的市盈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发行时市盈率就偏高,还是发行以后被投资者炒成目前的虚高呢?

  众所周知,从郭树清时代开始,就一直强调价值投资,反复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炒作。尤其对那些业绩不好、风险很大的公司,更要慎之又慎。但是,股市的炒作之风一直狂刮不止,以至于近期又出现了对拟退市公司的疯狂炒作。如退市长油,竟然在退市的前几天还有那么多疯狂的炒作者。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股市就成了典型的造富平台。这些年,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股市成为了一夜暴富者,甚至通过套现将资金向海外转移。为什么中国的M2超过了110万亿,居民储蓄率高达50%以上,民间资本普遍反映投资无门,股市却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

  想一想,连重要股东和高管都对企业信心不足了,都要疯狂减持和套现,其他投资者还怎么可能对企业抱以信任呢?股市还怎么可能走出低迷呢?

  事实上,按照某些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市场前景,别说是高估值,就是上市也是十分勉强的。然而,监管部门却被包装后的业绩迷惑住了双眼,或出于某种私心,不仅让企业顺利上市了,还给予了完全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对称的高市盈率。这种现象,在中小板、创业板尤其突出。

  退一步讲,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如果监管环节能够严格一些,也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监管环节同样成为了摆设,以至于发行时就已经严重偏离价值的股价,在投资者的炒作下,更加高得失去了理智。

  而近年,随着管理层对市场监管的日益加强,特别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有效灌输,估值偏高的企业自然难以继续维持,股价下跌就成了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股东和高管也不可避免地会选择减持和套现。

  虽然股东和高管减持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应该过度干预,但是在股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如果股东和高管再加入到减持的行列中去,大肆套现,那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更何况,股东和高管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不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退出。

  所以,面对市场对企业股价的反应,作为企业的股东和高管,应当做出积极的姿态,而不是趁机套现。否则,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如何来保护呢?企业还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呢?更重要的是,股东和高管疯狂套现对市场资金的平衡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对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必须严格规范。即便是为了投资需要,也要建立事前公告制度,提前向投资者披露,避免给其他投资者带来利益伤害。面对那些没有任何事由,完全是为了套现的股东或高管,则要严格规范,设定控制减持节奏等要求。(中国经济网网友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如何把保护投资者权益落到实处

     被迫远走他乡上市 该如何留住“阿里巴巴们”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