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一审判决之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不接受请求信的内容。(5月8日《京华时报》)
复旦投毒案曾经令举国震惊。人们无法理解,一个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为何利用自己的专长向同窗痛下毒手。而今,复旦学子的请求信同样令人意外:一群本该明辨是非维护正义的学子,为何要为凶手求情?
在这群请求者看来,林森浩并非恶人,为了证明林森浩的善良,他们特意在请求信中列出林森浩的善行:汶川地震时,林森浩捐了800元;林森浩拒收病人的红包;林森浩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不过,就算这一切都是真的又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他对黄洋所犯的罪行是一场意外?
而且,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只要愿意去找,就连恶魔的身上也能找出闪光点。墨索里尼可谓罪大恶极,可这个人却对儿女疼爱有加堪称慈父。能否用他对儿女的慈爱来抵消他的罪恶呢?当然不能!这样的建议提一提都极端荒唐。
仅仅因为与黄洋有矛盾,林森浩就周密谋划毒杀黄洋。在黄洋从中毒到去世的半个月里,只要林森浩稍稍暗示一下、提醒一下,医生就能对症用药,黄洋或许就能起死回生。但林森浩眼睁睁地看着黄洋走向死亡。面对这一切,为何求情者还能说出“林森浩不是一个凶残的人”之类的话语。
此外,求情者为林森浩求情的另一理由就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也许在求情者看来,日后让林森浩照顾黄洋父母,是对黄洋父母的一种补偿。殊不知这样的“补偿”分明是往黄洋父母的心上捅刀子。黄洋父母对此案最大的要求,就是“杀人者偿命”,唯有严惩杀人者,才能让死者安息让生者安心。就此而言,复旦学子的求情信,无疑是在往黄洋父母的伤口上撒盐。
同情心是宝贵的,但如果是非不分正邪不辨,同情心就会沦为邪恶的帮凶。此番为凶手求情,复旦学子的同情心完全用错了地方;他们的求情信,让人万分遗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