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殡葬必须规范化才能让人“死得其所”

2014年04月09日 13:32   来源:中国江西网   王子铭

  央视财经报道,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有人戏言,以后北上广的墓地得摇号才能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能参与摇号,只能回家去死。(新华网4月8日)

  又到清明节。每逢此时,“死不起”的焦虑和吐槽便在网上弥漫开来。有报道称,现今殡仪馆的骨灰盒动辄几千至上万元,而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平均火葬花费已涨至1万元以上。殡葬业已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有的地方墓地价远超房价,而且,每隔十数年还要再“交租”。

  商业社会,可以在商言商,但有些钱却是不能赚的,尤其是公权出面,更须谨慎。但恰恰是“公”字头的殡葬机构揭开了“殡葬市场化”的大幕!一套寿衣外边卖几百元,殡仪馆要几千元;明明是火葬,但却备着成行成市各种层次的棺材,即便“最便宜”也价格不菲……其所诱导催化出的奢华殡葬之风,已令节俭易俗的火葬完全变味。至于围绕火葬链条演化出的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涨价,其无序和无所顾忌,已到了公众难以忍受的地步。难怪有网友吐槽,“连死人都不放过”。

  殡葬行业经营乱象丛生的根源,显然是膨胀扭曲的利润空间。殡仪商店或公司只出示服务项目不出示价格,看家属身份坐地起价。这些所谓“经营之道”,不仅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更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多项权益。

  如何才能死得起?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它是自然垄断的行业。而遏制殡葬暴利,还是需要靠政府这只对殡葬服务和收费项目的手来加强管理,政府如果把殡葬业当成公益事业,就应该把其价格降到很低的水平,并为保证运行给他们补贴;而如果政府把殡葬业当成盈利性的,就应该适当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以降低价格,并提高服务质量。

  民政部门应请群众一起对殡葬业进行监督。毕竟购买殡葬服务的是群众,他们对殡葬服务有最直观的感受,殡葬乱象是插在他们心头的一把刀。民政部门公开举报电话,接到群众举报后即派专人进行核查,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体系,让所有的殡葬乱象都无所遁形。

  殡葬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要打破殡葬业的行业垄断,关键要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切实推进殡葬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执法队伍,加强市场监管。只有打破殡葬业垄断,理顺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使殡葬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得到遏制,使殡葬行业回归到让“逝者安息”的本源上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改变殡葬观念,需要供给侧改革    2016年02月25日
  • ·殡葬免费更利推进殡葬改革    2015年08月07日
  • ·让殡葬行业回归公益    2014年04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