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滞销,菜农如何不受伤?

2014年04月04日 09:27   来源:荆楚网   陆味

  近日,大河报记者走访郑州市中牟县菜农发现,这里种植的大量芹菜、生菜、菠菜等蔬菜遭遇滞销。菜农即使以基地的价钱出售,也无法将地里的蔬菜卖完,无奈之下,只好将蔬菜犁进地里或弃置路边。(4月3日新华网)

  蔬菜滞销的新闻屡见不鲜,今年芹菜、生菜、菠菜也遭遇了这种尴尬。河南滞销的蔬菜或是犁做肥料,或是倾倒路边,绵延200多米的“芹菜路”,不仅让人心疼“无辜”的蔬菜,更为菜农不值:折了本钱,费了功夫,还弃了蔬菜。蔬菜为何滞销?如何才能不让菜农“受伤”呢?

  中牟县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芹菜是当地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翻看资料不难发现,蔬菜滞销已是当地“老大难”问题。菜农种植,大多不做市场调查分析,运气好,蔬菜丰收卖个好价钱,运气不好,就只有眼看劳动果实腐烂在地。全国多起蔬菜滞销,深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信息缺失,盲目种植;二是缺乏持续性政策支持,蔬菜种植得不到保障。

  转变农民思想,是改变蔬菜滞销的现状的重要手段。根据记者的采访不难看出,农民种植存在“一窝蜂”现象,种植什么不是根据市场信息,这就容易造成市场需求的东西没有种,种的东西不需要;销售地域性也是蔬菜滞销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农民仍旧“在哪种,在哪卖”。打破农民思想僵局,才能打破蔬菜滞销僵局。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销售思想,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和面积;农副产品要善于“出口”,敢于走出县、走出省,走到需求它的市场。

  蔬菜滞销给政府部门提出一个新挑战:政策持续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盲目追求种养面积,试图打造表面集约种养概念,却完全不管农产品销售途径、销售状况,容易造成农产品成为滞销品,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把“形象工程”真正打造为“惠民工程”,必须延伸政府政策,比如鼓励农民种植的同时,积极联系经销商、外地客商,拓宽销路;把第一、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招商引资,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只有我们的政策触及面宽一点,再宽一点,才能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政府部门不妨从百姓关心的“蔬菜滞销”问题入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赢得群众的认可,换得群众的小康。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