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物价局公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住宅停车费最高可能涨300%,而路边停车每天最高收176元。广州市物价局解释,本次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就是要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个体车辆尽可能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3月18日《人民日报》)。
从公布的方案来看,这一次的涨价幅度是十分大的,民众需要承担大量成本。可想而知,这一决策想要得到认可,有很大的难度。实施之后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那还好说,如果停车涨价不治堵,又该如何向民众交代?
停车费确实具有杠杆作用,但对其效果不宜过分高估。必须要考虑这样一个后果:大幅提高停车费价格之后,民众承担支出增长的代价了,可最终并没有达到治堵的效果,或者说治堵的效果并不大。对于有关方面来说,或许增加了一笔停车费收入,但必须看到民众增加了负担,而且政府公信力受到了影响。大账、小账,长远账、眼前账,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有必要作出回答。
公共决策应该是很严肃的,需要审慎而行。特别是当一项公共决策,可能给公共利益带来重大调整、给民生带来巨大负担,更应该考虑到决策本身的科学性、民主性,需要有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往最好处努力,争取最佳结果。甚至需要提前做好决策效果不理想的应急。基于这一理由,相关方面应往最坏处准备,事先考虑好“停车涨价不治堵”的风险,准备好到时如何向民众交代、对民众负责,给大家一个合理的答复。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