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梁图强:美经济数据低预期 警惕极端天气带来重大挑战

2014年03月05日 07: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美国去年四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为2.4%,这是经过修正后的最终确认数据,大大低于此前公布的3.2%。在此之前公布的美国个人消费、房地产、制造业等一系列数据均低于预期。

  对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新任主席珍妮特·耶伦2月底在美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表示,最近一些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可能是受到极端天气对经济的影响。耶伦的这番表态,显然是将美国经济突然减速归咎于近来美国遭受的暴风雪。这一判断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认为美国经济在这个冬天“撞上了巨大的雪堆”。言外之意,若没有这场暴风雪,美国经济将会一帆风顺。

  上述观点和判断未免过于简单,表现出对极端气候的起因缺乏认识——不仅忽略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更没有看到因恶劣天气导致食品、汽油等日常消费缺失和众多服务行业停止运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这一事实,而且这些领域的损失是无法弥补回来的。

  有权威机构统计显示,自1980年以来,气候灾难及其风险平均每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伦敦劳合社的研究报告显示,从1980年至2011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达8700亿美元,其中2011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规模居历史第二位。

  由此可见,将极端天气视作影响经济的暂时负面因素,未免有失偏颇。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无论是美国近期遭遇的这场暴风雪、新加坡年初以来的干旱,还是不久前英国的洪水及亚洲的“海燕”台风,都给相关国家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给复苏脚步尚不坚实的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全球为治理气候变暖而举行的谈判久拖不决之际,气候灾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不再是偶然因素,这也需要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记者 梁图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极端天气,“准点”莫如平安    2016年07月05日
  • ·莫让极端天气酿成极端灾害    2016年05月17日
  • ·北京雾霾别拿极端天气说事    2013年03月29日
  • ·城市内涝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016年06月15日
  • ·北方大雪,乐观与牢骚都挺真实    2015年11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