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商报记者在东方市区走访时发现,各公厕门口都摆放了六七双拖鞋,市民如厕时需先更换拖鞋。对此举,公厕管理员称已试行了几天,提醒后市民都能遵守。而市民对此举的意见也不一样,对此,东方市环卫局局长称,该措施为尝试阶段,没有强制性,属自愿更换,最后是否正式执行要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决定。(2月27日《国际旅游岛商报》)
都说人有三急,其中一急便是内急。按照海南东方市区的公厕“管理大法”,你纵是再内急,也得慢下来,要如厕,先换鞋。为什么要换鞋,不妨先看看当地环卫部门的说法:在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基层公厕管理员提出了“如厕换拖鞋”的提议,局领导听后认为,基层员工既然觉得好,可以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虽是寥寥几句,但却大有内涵。首先是给扣上了“群众路线教育”的帽子,然后声明这是基层员工的心声,强调这是先行先试,是否正式执行“要听老百姓的意见”。如此一来,还把领导的“体恤下属”和“英明决策”气质给烘托出来了。
姑且不上升到“群众路线”的高度,也不去强调领导的“英明”,能让一个公厕干净得“要换鞋才能进去”,联想到平常公厕污秽横流的印象标签,这听起来似乎是挺好的事情。都说公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投影仪,但是接下来要问的是:要换鞋才能进去的公厕真的就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吗?在方便、应急与换鞋保持“干净”之间谁才是公厕的核心功能呢?文明公厕就真的要“换鞋”才能实现吗?听取“基层员工的心声”就是在践行群众路线吗?
公厕,从其存在的价值来看,它就是为民众提供缓解内急的场所,它当然是需要干净、整洁、卫生,但是为了所谓的“干净”,就让前来如厕者换鞋如厕,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内急之下,还要这番折腾,显然降低了公厕的功能性。民众对公厕干净、文明、卫生的期待,只是希望公厕的环境能让如厕者看到厕所应有的卫生标准,并非要吹毛求疵地要求公厕有多干净。毕竟,公厕就是一个提供个人方便的地方。虽然只是说是“试行”,但是这样明显不符合常识的做法,依然在广范围内的推行,这倒像是权力洁癖在发作。
我们不否认确实是基层管理员提出了“如厕换鞋”的想法,但是这毕竟是代表他们的想法,与前来如厕者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对他们而言,当然是希望换鞋如厕来省事,而对如厕者而言,显然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麻烦”。把员工意见代表群众意见,还上升到群众路线上,这是偏听偏信的一叶障目,还是另有所图的故意为之呢?
其实,“如厕换鞋”是不是真的是在听取员工心声是存疑的,从环卫局领导的说法看来,此番做法可能更大的目的,是要“争创省级卫生城市”。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政绩”激励下,才会有如此的“权力洁癖”。以至于忽略了卫生公厕应该体现在干净卫生、服务周到、注重平等上,而不是忽视公厕本质功能的、徒有其表的瞎折腾。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