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路灯成摆设,资源分配需调整

2014年02月12日 08:44   来源:羊城晚报   耀 琪

  去年5月底,羊城晚报曾曝光广州市部分城中村路灯自亚运前建成以来一直亮不了,当时有关部门曾表示,预计半年内可点亮城中村全部路灯。如今半年过去了,路灯不亮的投诉却有增无减。记者发现,部分城中村路灯依然沦为摆设。在城中村路灯迟迟不亮的同时,住在珠江两岸的一些市民反映的却是相反的难题:光亮工程太亮了,受不了!

  在这种一边太暗一边太亮的尴尬境地中,舆论就指出,如何把光资源合理分配到广州每个角落,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其实,广州的电力资源并不算捉襟见肘,路灯设施也并非财政不能负担。资源分配的背后,并非经济问题、数学问题,几乎就是行政观念的偏好问题。也就是说:灯光究竟是为城市形象作陪的,还是为民生实用服务的。一个城市的真正光鲜,是由观光者来评价的,还是由每一个居民投票的,取向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资源投放比例。

  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无论是面对城中村,还是滨江长堤,都应该有着共同的价值,照明是第一位,其次才是装饰。按通常的逻辑来看,没有普遍性的照明满足,却大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是很难得到百姓认同的。然而,这种常理落到了某些官员脑海中,就会走样,变成只要能博得上级的好感,能让某些部门的工作显得光芒万丈,那么投资再多的资源都在所不惜。相比之下,城中村有灯无灯,只和当地居民有关,做得再好,也只是路灯,似乎很难为自己的政绩加分的。

  城市的发展本来就存在贫富不均的情况,政府的功能就是尽可能抹平这种鸿沟带来的对民生的冲击。然而,时下一些公共部门往往热衷于为某些富裕区域服务,为富足群体服务,并尽可能地用城市光明面来掩盖城市的阴暗面。因此,广州从沿江路到二沙岛到珠江新城和海心沙,都会熠熠生辉,楼盘价值也因此加码。相比之下,对城中村这种城市的灰色地带,如果不是因为“亚运会的春风”,恐怕很难引起关注。当然,如果城中村在大马路边,还是能蹭到华丽的光亮工程的。

  广州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如城中村、近郊、横街陋巷、欠发达地区等对路灯光照的渴求。因此,重新打量、整理这个不均衡状况,需要有关部门尽早“跟进”。类似有路无灯、有灯无电或有电无灯的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要做“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