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更新”都是关键词之一。加快城市更新,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当前,大多数城市已经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有没有”的问题。然而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负载能力仍有待提高。例如,有些城市应对突发的极端天气、紧急灾害等特殊情况能力不足;一些城市无障碍设施缺失或维护不到位,让弱势群体遭遇出行“障碍”。这些城市的“神经末梢”一旦堵塞,不仅制约着城市韧性的提升,更影响百姓安全健康、人民生活幸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入中后场,城市需要被赋予“新”的魅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更要注重“好不好”。要尽快补齐交通物流、防洪排涝、无障碍设施等的建设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硬件水平。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也包括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从道路水浸预警、广告牌坠落预警,到打造智慧交通治理体系,近年来不少城市“智慧”含量越来越高,“数字+”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发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成为趋势。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各地已经开始行动。河北石家庄强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成石家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等标志性工程。安徽、广东、四川等省份的多个城市落地应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一块屏幕看到整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