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经济”为绿色发展增色添香

2024-05-20 07:33 来源:光明日报

  温馨节日,为自己关爱的人送上鲜花,表达感恩爱慕;工作场所,用鲜花装扮一下,心情都被点亮;下班回家,带上一束鲜花装点居室,疲惫也化作了欢欣。对于越来越重视生活仪式感的当代人,鲜花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小美好。近年来,鲜花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花卉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无论节日庆典、婚礼布置还是日常生活点缀,鲜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鲜花已从过去的“轻奢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其背后“鲜花经济”亦随之蓬勃发展,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鲜花经济”是指以鲜花为核心商品,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包括鲜花的生产和贸易、物流配送、花艺设计、节庆服务、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绿色产业的典型代表。鲜花产业不仅是美化生活、传递情感的美丽产业,也是包含丰富产业链、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产业。

  “鲜花经济”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春城昆明,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植物资源,鲜花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昆明斗南花市作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每天有数以千万计的鲜花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斗南花卉产业园完成鲜切花交易量29.62亿枝,交易额33.95亿元,并带来旅游人数146.6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478.72万元。鲜花与旅游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鲜花经济”还带动了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江苏宿迁沭阳县,曾经是一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平静土地。如同春风拂面,“鲜花经济”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成为实现绿色发展、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力途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拓市场,将当地的鲜花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当地鲜花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鲜花产业的附加值,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鲜花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鲜花交易就像一张巨网,紧密地联结着农户、经销商和物流企业。“小鲜花”串起了“大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包装设计的创新、冷链物流的提升、电子商务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金融服务的延伸。每一朵鲜花的背后,都是一条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鲜花产业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创造,展现了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鲜花经济”承载着“诗和远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充分认识“鲜花经济”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市场规范,让“鲜花经济”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张小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鲜花经济”为绿色发展增色添香

2024年05月20日 07:33   来源:光明日报   张小溪

  温馨节日,为自己关爱的人送上鲜花,表达感恩爱慕;工作场所,用鲜花装扮一下,心情都被点亮;下班回家,带上一束鲜花装点居室,疲惫也化作了欢欣。对于越来越重视生活仪式感的当代人,鲜花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小美好。近年来,鲜花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花卉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无论节日庆典、婚礼布置还是日常生活点缀,鲜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鲜花已从过去的“轻奢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其背后“鲜花经济”亦随之蓬勃发展,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鲜花经济”是指以鲜花为核心商品,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包括鲜花的生产和贸易、物流配送、花艺设计、节庆服务、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绿色产业的典型代表。鲜花产业不仅是美化生活、传递情感的美丽产业,也是包含丰富产业链、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产业。

  “鲜花经济”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春城昆明,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植物资源,鲜花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昆明斗南花市作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每天有数以千万计的鲜花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斗南花卉产业园完成鲜切花交易量29.62亿枝,交易额33.95亿元,并带来旅游人数146.6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478.72万元。鲜花与旅游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鲜花经济”还带动了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江苏宿迁沭阳县,曾经是一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平静土地。如同春风拂面,“鲜花经济”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成为实现绿色发展、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力途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拓市场,将当地的鲜花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当地鲜花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鲜花产业的附加值,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鲜花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鲜花交易就像一张巨网,紧密地联结着农户、经销商和物流企业。“小鲜花”串起了“大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包装设计的创新、冷链物流的提升、电子商务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金融服务的延伸。每一朵鲜花的背后,都是一条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鲜花产业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创造,展现了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鲜花经济”承载着“诗和远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充分认识“鲜花经济”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市场规范,让“鲜花经济”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张小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