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年轻学生积极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可有些学生却走偏了,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为了做直播,陷入经纪公司、培训公司骗局,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人打着“学生”名号直播,将自己包装成学生直播引流带货,甚至为求流量打擦边球直播低俗内容。(5月20日法治日报)
网络直播可细分为网络娱乐、直播带货、直播科普、直播宣传等公益或创业创富类型,网络直播这样一种新生业态,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照当下的形势看,网络直播完全可以成为一项谋利渠道和职业。
大学生积极尝试和参与直播,出于什么目的和动机,其实都可以理解。不过,大学生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有囫囵吞枣、急功近利之嫌,也有底线、边界意识不清之危。学校要为大学生直播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氛围,更应该对大学生直播约法三章。
大学生直播,与社会人士直播是有区别的。根据规定,直播需要实名认证,主播要年满18周岁。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年龄上符合直播要求。可大学生既没有自己的直播室或直播空间,也没有自己的专业团队,有的对直播一知半解,很容易走偏。更何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珍惜短暂的学习机会,而不是急于通过直播引流吸粉获利。
大学生直播,不能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学校和他人。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寝室是同学休息的地方,显然并不是直播室。大学生在教室或寝室直播,鸠占鹊巢,同学们初看新鲜,可以包容,但之后一忍再忍,难免没有意见和矛盾。此外,尽管校园是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但教室或寝室等室内的设施和场景,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均属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