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辉:我国研发投入首超欧盟 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很大

2014年01月28日 09: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虽然已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就,但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要继续投入研发资金,更要将其用到刀刃上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国在一项衡量研发能力的关键指标——研发投入强度上首次历史性地超过欧盟。这引起外媒关注,认为“这表明中国的研发力量非常‘令人震惊’,这一最新数据具有‘里程碑意义’。”不容否认,这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好佐证,但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实际上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何况,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能力,最终还不能直接画等号。

  研发投入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发投入总量与GDP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研发能力的核心指标。经合组织(OECD)近日公布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将其GDP的1.98%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超过了欧盟28国1.96%的总体比例。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科研投入与1998年时相比增长了3倍,而欧盟则几乎没有增长。

  的确,近些年我国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国人骄傲的自主创新成就:“天神”太空对接、“嫦娥”成功探月、“蛟龙”载人潜海、万米钻机叩问“地宫”、运-20一飞冲天、“天河”重夺世界之冠;还有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超导材料等让世界瞩目的基础研究成果;还有高速铁路、4G通信、水电装备、高难度油气田开采、长距离燃气输运、海洋工程等领先世界的产业技术;更有华为、中兴、腾讯、航天科技、中联重科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代表。

  当我们为这些非凡成就喝彩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2年研发投入强度能超过欧盟,是因为扩大后的欧盟中一些新成员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如克罗地亚只有0.75%,整体拉低了欧盟的这一数据。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的科研投入强度就高达2.92%,不仅远高于我国现在的比重,也高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设定的到2020年达到2.5%的目标。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2011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3.2%、2.7%,都远高于我国。不仅如此,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到2012年时都没有达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所设定的到2010年要达到2%的目标。另外,还有两个“偏低”值得重视:一是作为研发投入主力的企业投入强度偏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1%,而主要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2.5%至4%。二是基础研究投入偏低。近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5%至20%。

  不言而喻,我国还要继续增加研发投入,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绝不是充分条件,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能力是不能直接画等号的,花钱是买不来创新的。近些年我国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近两年研发投入已超万亿元。仔细盘点近几年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却发现,与这一投资规模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创新成果还是太少,我们产业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仍然较低。所以我们不仅要增加,更要用好研发投入资金。

  如何把研发资金用到刀刃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会议指出,“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我们相信,中央财政的这种撬动作用,一定会引导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取得更好成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