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惩新股非理性报价 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14年01月17日 08:08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阎 岳

  一位在股市浸淫多年的朋友称,现在要不要参与“打新”还在纠结中,因为他搞不懂哪些新股的报价是理性的、是真实的。对于“打新”,持他这种心态的中小投资者占大多数。

  毫无疑问,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股市存在、发展的基石。因此,在本次IPO重启后,新股的非理性报价不除,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就难言成功,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就难以说是有效的。

  然而,在本次IPO重启后,非理性报价的现象仍有发生,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因此受到质疑。

  1月9日晚间,在距离奥赛康公布发行价格不到24小时后,该公司即发布公告称暂缓此次IPO发行。奥赛康发行定价为72.99元/股,发行市盈率67倍。市场普遍认为,奥赛康暂缓发行的原因主要是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之后,坊间传出监管层有关人员已经通知该公司保荐机构到证监会解释核查有关情况,并逐一核对其询价过程和信披等问题的合规性。

  三天后的1月12日,证监会迅速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对有关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月13日晚,众信旅游发布发行公告,最终定价23.15元/股,市盈率为22.05倍,远低于行业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38.32倍。而此前,某券商给其估值高达33.75元/股-39.72元/股。这一变化被市场认为是监管层出台的严厉监管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月15日,证监会披露,已经开始对新股发行过程进行抽查。此次抽查44家机构询价对象及13家主承销商。

  新股非理性报价缘于发行人、中介机构、询价机构的非理性行为,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的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因此,对发行人、主承销商、询价机构进行严格监管,是遏制新股非理性报价的最有效手段。

  其实,早在2012年2月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就发文加强对基金参与新股询价和申购的监管。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10日,未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有15家。其中华宝兴业不仅是15家未参与打新的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更是因为两年前其宣布暂停新股IPO询价,给基金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2012年另一家宣布暂停打新的基金公司信达澳银则参与了一只新股的初步询价。

  从上面的结果看,监管层对基金公司非理性报价的监管措施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致使一些基金公司开始远离新股询价。

  证监会主席肖钢指出,证监会一直把保护中小投资者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中小投资者仍处于弱势地位,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侵害。他强调,接下来,将狠抓落实,将中小投资者保护贯穿监管始终。

  从本次IPO重启后出现的问题看,制定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新股询价违规处罚规定是杜绝新股非理性报价的必要措施。从基金公司的表现看,在严苛的制度规范下,绝大多数机构都将回到理性报价的轨道上来,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也就在源头上多了一把“保护伞”。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