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3年CPI整体涨幅可能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放松对通胀的警惕。2014年供给端诸多因素将助推通胀水平。2013年的通胀目标定为3.5%,而2014年通胀目标可能将提高至不超过4%。
供给冲击型通胀将成为2014年宏观经济波动重要特征。随着各项改革陆续启动,理顺资源品价格将影响全年通胀形势,劳动力成本、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趋势仍将维持,预计2014年通胀中枢上移将是大概率事件,CPI增速呈前高后低趋势,高点有望在二季度出现。
2014年不断加码的资源品价格改革无疑将给通胀形势带来直接影响。2014年是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还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弥补历史欠账等原因,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伴随价格提高,这无疑将反映到CPI上来。一方面,有关部门将逐渐理顺相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和能源价格;另一方面,将着手上调农产品价格以反映非农行业土地和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涨。
尽管经济增长有所起伏,但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一直情况良好,名义工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单位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导致服务成本呈快速上升态势。在工资上涨刚性的同时,交通、公用事业和一些服务业的价格将做出相应调整。
有专家预计,2014年CPI翘尾因素为1.5%,比2013年高0.5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升高将推升2014年CPI涨幅。
一般而言,通胀走势取决于经济质量及货币宽松程度两个维度。从我国近年物价走势看,在食品价格上涨、需求过热、货币超发等三方面因素“碰头”时,通常会发生明显通货膨胀,但从目前形势判断,2014年将可能是温和通胀,市场无需对2014年通胀形势过分忧虑。
从整体经济形势看,除食品价格走势仍不稳定外,需求过热、货币超发两个因素均存在潜在影响。首先,虽然农产品涨价将是长期趋势,猪肉价格平稳将对CPI稳定运行有着关键意义。从目前看,生猪存栏量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以及禽流感疫情引起的替代效应逐步消失,猪肉价格走高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其次,工业增加值、投资、企业利润等重要经济指标仍处于下行通道,PPI同比涨幅甚至负增长,表明经济需求没有过热迹象。采掘等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仍较严重,去产能化将抑制PPI增长,工业层面将存在一定“通缩”压力。
再次,2014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央行不可能放松银根,考虑到美联储QE退出对国内流动性影响,货币层面通胀风险并不明显。
最后,从价格调控看,相关部门将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重点,增加生产和保障供给将成为稳定物价重要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可能出台并落实。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