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贿选人大被连窝端,病多重药就多猛

2013年12月30日 08:53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湖南省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省人大代表发生严重贿选事件,56名已当选的省人大代表被依法确认当选无效,512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因收受财物集体辞职。这件事由官方主动处理并于28日公布消息,湖南省纪委还表示将对涉案的431名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党纪政纪立案,引起舆论的强烈震动。

  第一个震动是,衡阳市人大的贿选如此嚣张、普遍,把529名人大代表中的512名都卷进去了,其他还有几名存在严重失职,造成市人大需要“集体换血”。该市参与竞争的省人大代表候选人93人,应选出76人,其中56人送钱拉票,这个比例同样令人震惊。发生在2012年和2013年之交的这次贿选,涉案金额高达1.1亿元,这些由数字组成的事实,同时在告诉我们一些它们之外的严重性。

  第二个震动是,中央有勇气揭这个丑,并且对衡阳市人大“连窝端”,并不顾忌这件事对“形象”层面的明显负影响。有脓包就捅破,不管它长在哪里,也不管牵连的人有多少,是否有“法不责众”的问题,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不能打的腐败”。

  第三个震动是,中国各地“选”的因素在加强,但迅速就同“贿”搅到一起,在有些村级选举中,“贿选”成了公开的。而衡阳市这次丑闻中,“贿选”几乎对选举形成“全覆盖”,可想而知那些人大代表之间做这件事时,大概是有恃无恐。民主在中国社会里真的这么容易被出卖吗?

  中国的反腐败在“四面开花”,反着反着我们会发现,它反的既是官场腐败,也是在反与权力有着种种联系的社会潜规则、顽劣做法以及态度。后面这些是官场腐败的基础,是让官员们对腐败产生某种安全感的外围工事和灰色地带。我们逐渐会明白,反腐败的战场其实无处不在。

  中国发展民主,坐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重要和现实的途径之一。但如果人大代表的贿选蔓延开来,人大代表成了“钱可以买来的”,那么当选者怎么可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不屈从于金钱背后的那些利益?官员腐败,其心必私。人大代表腐败,其德必溃。同理,教师、医生、记者收黑钱,他们原本面向公众的服务必将异化、变质。

  不要以为这次发生在衡阳市的事情只是对人大代表贿选的打击,这么大规模的行动,理应产生更深远的意义。希望这件事将推动“更干净的”人大在中国各地出现,这会为人大依法履行立法以及问政职责创造更坚实的条件。换句话说,各级人大代表越“自身硬”,他们扮演法律赋予的角色就越有底气。

  除了腐败,还有一个词是“渎职”,后一种现象的普遍性其实更高,而且常常是有腐败就有渎职。反腐败不仅是打击丑陋现象,给老百姓出气,它还应是构建中国现代化治理、以及推动社会生活整体现代化的有效过程。收拾腐败分子的长远效果应是提高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效率,我们不要虽不腐败、但什么事都不做的机构和官员。这是对中国在现代化高峰期大兴反腐败的一份特殊考验。

  衡阳市人大贿选被严厉查处,这是重大胜利,接下来的衡阳市新人大一定要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同自己的过去相比更胜一筹,还应争取在全国各地级市的人大中有不俗表现,在城市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做出表率。这将是更高层面的成果。▲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