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引不起特别的关注。可是因为一位拾荒老妈妈有着特殊的背景,一时成为热议的焦点。
据报道,由于工作忙,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没有时间陪伴母亲,妻子和孩子又都在外地,老人为了打发寂寞,只好隐瞒身份,在儿子的“地盘”上天天捡破烂……此事经央视及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报道后,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中心。(12月22日《西安晚报》)
有网友评论说,“好儿子,好妈妈,真是温暖”;也有网友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样的干部接地气。”的确,这种新闻,确实带给人温暖的感觉;也确实感到这样的书记包裹在地气当中。但平心而论,好妈妈和好儿子之间,没有绝对因果的关联。领导家里没有一位拾荒老人,也不意味着这位领导不接地气。就像有些贪官家庭,原本也很贫困,原本也很朴实,他们有关贫困的记忆,反倒助长了他们的贪欲,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以我笨想,这件事情引起关注、引来好评,皆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它契合了人们的心愿。在普通百姓心里,县委书记,就应当像邻居大哥,生活在群众之中;他的父母,也像村里或社区的大叔大婶那样质朴。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捡破烂的老妈妈和一个县上的领导干部,前者和群众的心理距离,肯定要小甚至为零。爱屋及乌,爱老妈妈及县委书记,这就是大家感到“温暖”“亲切”的原因。
第二,县委书记不止一次提醒妈妈,一定不能“收人家的钱”。这是可贵的清醒,有了这份清醒,就不至于权力寻租,就不至于迷失方向,就不至于把别人送钱送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过来,自己再去跑官要官、卖官鬻爵。再者,他不让老母亲在汶川捡破烂,怕在这里“臊他的脸皮”,担心别人说他不孝敬老人,这也正是常人情怀。这种情怀,正是普通百姓的真实的心理。
第三,捡垃圾的母亲和母亲的平民朋友,成了县委书记了解民意的渠道;也因为这层关系,县委书记有了许多平民朋友。还有,县委书记以母亲捡拾破烂的多少,作为衡量环卫工作好坏的“标准”,他告诉汶川县环卫局长,“如果我母亲哪天捡破烂卖的钱多,那就是你的工作没做好。”这一独特的视角,就是接地气的结果。
书记妈妈捡破烂,这是老人的权利,别说是为了打发寂寞和一生节俭的习惯,就是把此作为生存的方式,也是她个人的自由。所以,没必要过度解读;也不必因为捡破烂,就怀疑县委书记的孝心。什么时候这类事情多了,或者对这种事情不再惊讶,社会向和谐方向,就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