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燃” 解开“住改仓”死结

2013年12月19日 07:23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无论从消防安全上讲还是从城市发展上讲,“住改仓”都成为我们无可回避、必须跨越的难关。

  建业大厦火灾已经过去几天,事后追责已在陆续展开。广东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春生表示,对业主的责任要查清楚,“罚到他们倾家荡产”。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又有媒体走访发现,广州老城区中类似建业大厦这样的“仓”并非个案。

  “罚到倾家荡产”这样的严厉表态,对于类似的火灾隐患场所都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告。而从政府的实际行动中,也可以观察到“住改仓”现象已越来越成为火灾隐患排查的重点,例如在今年广州出台的相关文件中,首次出现整治“住改仓(商)”的内容。

  不过,比事后追责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事件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如何防患于未然,只有对“住改仓”这一长期存在却难以根治的顽疾进行一次系统梳理,才能将更多“建业大厦”扫除在萌芽状态。

  “住改仓”的发源与广州成行成市的传统商业形态密不可分,发展至后来诸多专业市场布局在城市中心地带,前店后厂、前店后仓已然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整治效果反反复复,除了商家的牟利心理作祟外,也与专业仓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正规仓库租金高企有关。除了“罚到倾家荡产”这样的铁腕整治之外,正视这些“无奈”、分析这些“无奈”,或许也是我们解开“住改仓”死结的关键。

  首当其冲的便是应当明确“住改仓”的法律界定和各方权责关系。“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被各界诟病,但实际上“住改仓”本身界定就十分模糊。有律师称,“住改仓”属于城市管理的灰色地带,建议政府一步到位立法禁止“住改仓”。当前国内也尚无有针对性的法规对这一现象进行监管。正因为此,才有基层的工作人员诉苦,到底在住宅里存放多少货物才算“住改仓”?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明确回答,再多几条龙来治水,恐怕仍拿“住改仓”没有太多办法。

  另一方面,对业主“罚到倾家荡产”的确可以起到震慑作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业主应对其物业发生的火灾负有主体责任。因此,仍需进一步强化业主的防火意识,业主也应主动对其租户使用房屋的情况有所掌握,而绝不能当“甩手掌柜”。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由于“住改仓”多数为租赁关系,业主与租户之间形成自然而然的利益共同体,要业主监督租户往往难于落实。退一步说,业主有了这份觉悟,也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者没有任何强制权力而无法实施。因此,仅仅将业主罚到倾家荡产还不够,常态化的监管还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基层的街道、居委会,乃至各个批发市场管理方各方面共同担起责任。

  不过,无论监管怎样密不透风,从根本上改变“住改仓”的存在土壤,还要从产业格局上入手。必须看到的是,城市与经济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前店后厂、前店后仓乃至散布在中心城区的批发市场有其合理性,但随着城市形态的升级以及防火要求的提高,产业的形态也必须跟上城市的进化。“住改仓”也好,专业批发市场也好,看似安全问题,实则经济问题,是产业与城市发展不同步的产物。因此就有学者建议,解决“住改仓”问题的根本应是批发市场要就地升级改造,减少现货交易和仓储功能,转而加强其货物展示、产品设计、商务洽谈等功能。

  无论从消防安全上讲还是从城市发展上讲,“住改仓”都成为我们无可回避、必须跨越的难关。如果能以建业大厦火灾为契机,拿出解决“住改仓”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才是真正将防患于未“燃”落到了实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