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冤者”堵潘石屹的门 谁该淡定?谁该尴尬?

2013年11月06日 09:53   来源:光明网   王垚烽

  刚刚被北京市法院选聘为特约监督员的地产大佬潘石屹,日前就深刻感到了“任务”艰巨。11月4日一早,得知潘石屹入选法院特约监督员的一名当事人,将潘石屹堵在其公司门口喊冤,使潘石屹不得不向北京市高院求助,而他得到的答复是:一般喊冤的去高院信访室;特约监督员过问的案子,要让监督员写上自己的意见报高院。(11月5日《北京青年报》)

  才受聘几天,就有当事人慕名找到公司来堵门喊冤,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场面、这架势的确容易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毕竟,在法律监督方面,商业大亨潘石屹无疑还是只菜鸟,对于法院监督员的新身份,显然他也还没有完全适应。

  不过,既然已经接受了聘任,并信誓旦旦地表态“愿为那些受到冤屈的人们去奔走,愿为法制和社会进步做我力所能及的事”,那么面对蒙冤者的求助,小潘就必须学着倾听,并想方设法帮忙沟通解决,而不是一惊一乍地在微博上求助、吐槽。再说了,区区一个法院特约监督员能有多少事需要操心,再多能多过纽约市政府吗?既然人家博隆伯格老先生能把这样一个“世界之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我相信,凭小潘你那近乎“聪明绝顶”的脑瓜,也一定能够胜任法院特约监督员这份差事,为法制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其实,“喊冤者”之所以不走常规渠道,也不找别的特约监督员,而是径直来堵小潘的门,一方面固然是看中潘石屹的“名人效应”,但更重要的,想必还是与小潘网上线下那些深得人心的言行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喊冤者”堵门求助,不仅不该被当成一件烦心的事,相反,应视为对潘石屹个人公众形象、民间口碑的一种认同与肯定,其背后的无形价值值得珍惜。

  当然,作为北京市法院,也应该从这起事件中有所反思:首先,为什么民众有冤屈想到的不是法院信访室,而要拐弯抹角地先去找小潘,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自身公信力不足,或者还存在别的问题?其次,特约监督员的遴选过程有无偏差,所选之人是否具备担任监督员的能力?

  须知,法律监督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人选上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知法懂法;是否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心,品行端正;是否拥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旁听、接访等工作。以此标准衡量,潘石屹未必是最佳人选。北京的名律师、名教授那么多,其中有公众号召力的大V也不少,为什么非要找小潘这样一个“门外汉”?难道真如新华社中国网事所指的那样,仅仅把监督员当成摆设与“花瓶”?

  总之,面对“喊冤者”的堵门求助,作为监督员的潘石屹必须淡定,而北京市法院则应该感到尴尬,并有所行动。否则,特约监督员制度终将沦为一场“逗你玩”的游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