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炒菜PM2.5只是科普

2013年10月15日 07:10   来源:   木须虫

  烹饪会不会产生PM2.5?哪种烹饪方式产生的PM2.5更大?13日,记者邀请环保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研究人员,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4种方式,监测PM2.5的数值变化。结果显示,烹饪确实能产生PM2.5,但蒸、煮产生的PM2.5并不多,而炸、炒时,PM2.5则迅速飙升,甚至可以达到爆表的级别。(10月14日《新京报》)

  PM2.5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大小的指标,烹饪使用油与水,燃烧会形成细小的颗粒物,所以会产生PM2.5并不让人意外。至于哪种烹饪方式产生PM2.5,经常下厨的人几乎都心中有数。最直观来讲,就是油烟越多污染越大。也就是说用不着实际监测,都能大致判断出结果。因此用实验监测PM2.5,只不过是再次确认一下感受度。

  考虑到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厨房里的PM2.5可以说难以避免。在“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的争议中,监测炒菜PM2.5数值,多少显得无趣。首先,国人的饮食习惯非一日形成,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其次,烹饪并不是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一味拿烹饪开刀,无疑是本末倒置。

  虽然监测炒菜PM2.5只能算是科普,但它毕竟给居家人士提供了一个参考。比如,选择好的油烟机,做饭时开窗让空气流动,减少单位空间内的油烟含量。至于人们选择哪种烹饪方式,则与强制性减排任务无关。

  当然,治理PM2.5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培养全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个体不必要的消耗,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极具意义的。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远不止是树立理念那么简单,根本上需要通过城市和生活的优化,帮助每个人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依靠各种条件的改善,以及政府与民间的共同促进。治理PM2.5要对症下药,不能一味“花边”,来消耗人们的耐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