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吨有毒化工中间体苯胺,要泄漏到海河水系的浊漳河,威胁到下游邯郸、安阳饮用水水源,至少需要突破分流阀、每2小时一次的例行排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4道软硬件“阀门”。但它做到了。(1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苯胺发生泄漏,而且一路“过关斩将”,闯过原本难度极高的四道关口,而且是花了8.5亿元巨资,全国第一家,“标志着山西省环保执法从传统的现场执法向全天候、全过程数字化监管迈进,形成了一个集监测、监视和控制三位一体的监控量化执法体系”的监控系统。何以如此?山西环保厅说“此问题须由目前在长治市的厅领导回答”。在环保厅长的正式回答出来以前,我们不妨来猜猜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我们首先当然得假定那套系统是需要花费国家8.5亿巨资的。不过,实际花在这套系统中的钱究竟是多少?假如那钱的相当部分并没有真正用到系统之中,而是用到了别的地方,或者干脆落到了私人口袋,那么,这样的系统本身恐怕就只能辜负老百姓对它的厚望。因此,公众非常需要看到8.5亿钱开支真实的明细账。
而如果这8.5亿切切实实、滴水不漏地用到了该系统之中,上述问题并不存在,会不会发生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心不在焉而没有看到系统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故意没有看到相关问题?或者是虽然具体的工作人员发现了问题,也按规定及时向他们的上级做了汇报了,但是上级没有重视,或者故意不重视?
在“标准答案”公布之前,从以上的猜测,以及苯胺发生了泄漏,并令人难以置信地闯过四道“重兵把守”的关口,就基本上可以确信,这肯定是人的问题,不能怪系统。因为有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人人皆知:如果人有责任心,发挥好了作用,最落后的技术系统的不足都可能得到弥补,而如果人的作用没有发挥好,那么,再先进的技术系统都可能等于没有。如果到时环保厅长或别的官员还是将责任推到系统身上,那未免太冤枉系统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