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2011年提出“廉政试验区”概念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始终认为,要更好更快地让一部分地区或部门先廉洁起来。他一再强调,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有了一片试验田之后,我们可以系统地推动反腐败的制度创新。”
[新闻解读]
争议
建立“廉政试验区”是否可行?
正方
“廉政特区”貌似可笑,其实不妨一试
文/盛翔
之所以认为“廉政特区”不妨一试,是因为它的价值根本不在于“先廉带动后廉”,而在于测试系统风险同时积累改革经验。谁都会说,腐败为法律所不容,反腐没有什么“特区”可讲,必须全国同时廉洁起来;可做事不是口号,需要做方方面面的现实考虑。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廉政特区”试点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小范围测试根本性的反腐制度改革,来检验系统风险究竟有多大,是否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是会危害社会稳定还是有助于社会和谐?如果那些有代表性的“廉政特区”能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制度改革,不仅有可能为反腐败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子,而且还会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现实的途径。涉及到官员利益的改革,不是常说“时机不成熟”吗?不试点一下,怎能知道时机是否早已成熟?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官员财产公开也好取消养老金双轨制也罢,公车改革也好灰色收入治理也罢,都不妨在“廉政特区”的试验田里试一试。“实干”永远要比“空谈”好,哪怕只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廉洁起来”,我们也应支持。
反方
教授提议建廉政特区纯属画饼充饥
文/帝国良民
人是原来的人,区是原来的区,想在廉政上“特”起来,这与过去建立经济特区给拥有公权力者带来的利益或者政绩冲动几乎是天壤之别,甚至南辕北辙;教授拿经济特区的口号“让部分人先富起来”,想象成建个廉政特区就能实现“让一部分地区先廉洁起来”,不要说老百姓欲哭无泪,恐怕那些仍然潜伏在体制内的贪官们都在偷笑了,因为他们同样也在天天口沫横飞的强调反腐败的体制创新,喊了N多年了,苍蝇老虎都快成了灾。
[新闻观察]
无群众垒砖的廉政特区难以走出反腐迷城
文/李振忠
反腐败成功与否,其实只存在着一层谁都不愿戳破的窗户纸,窗户纸外只有两种主要腐败现象,其一,特权官员,其二,特权官员保护下的既得利益阶层。而糊上这层窗户纸,第一靠人民群众充分积极有效的参与之民主,第二靠专门反腐败的深层法制架构,此外无二法门。
而搞笑的是如此设计:“廉政特区”主要是政治特区,相比于经济特区,对本地区而言,风险大而激励少。应当尽最大的努力给予特区官员,特别是主要官员以额外的激励。廉政特区的“总建筑商”要靠钱来额外的激励以补偿无腐败机会的“损失”,反腐败难道就只剩下了铜臭味?
华声在线综合新民周刊、扬子晚报、大河网等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