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花卷都限购了,你听说过吗?9月24日,北大农园食堂,一中年男子购买了十余个馒头之后刷校园卡付钱,工作人员在刷卡处提示他食堂规定每种主食限购三个,请他下次注意。这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2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达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9月25日《新京报》)。
“象牙塔”里一个馒头引发的限购与吐槽,的确是太过家长里短的琐事。不过,如果从事件背后的管制思维和政府补贴方式角度去看,恐怕这还不能被视作小事一桩。
事实上,对于高校食堂“限购”,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北京市教委就曾发文让高校食堂限制外来就餐者,各个高校也不得不祭出各种版本的“限客令”或“限购令”,以防学生的餐饮补贴被侵占。北大的“馒头限购”,不过是其中的最新版本罢了。
不可否认,维持大学食堂价格稳定当然有其必要性,国家财政补贴也不乏善意,但是,假如补贴的结果是大学食堂的定价彻底偏离市场价,形成价格盆地的话,无论是“限客”还是“限购”,其实注定难以奏效。类似的经验我们并不缺乏,在市场化初期,各类商品都存在着价格上的双轨制,于是市场与非市场之间的价差,自然成为巨大的利益来源,任何禁令都无法抑制并约束住倒爷们在价格双轨之间游刃有余地“跳舞”。如今的大学食堂,得了财政补贴便脱离市场成本保持原价,实际等同于造就了“馒头”双轨制,大学食堂的价格盆地受到青睐,甚至被教工家属们牢牢盯住,也就并不意外了。
不难预见,看似“杀手锏”的限购令,其效果绝难乐观。即便是出于不增加大学生经济负担的善意,当大学食堂伙食价格被直接干涉,并强制维持不受成本上涨影响的低价时,与市场掰手腕的后果,顶多只能是“勉为其难”与“力不从心”。当补贴直接扭曲了大学食堂的价格,白领蹭饭、教工家属抢购馒头,也就不难预期。
而相比“扭曲价格”之后再去“限购”,大学食堂的伙食价格倒是不妨与成本挂钩,和市场接轨,至于财政对于大学生伙食的补贴,其实直接打入学生的饭卡中,才更加有的放矢,补贴学生的“馒头”也才不会进了别人“碗”里。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