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防护林为何常青

2013年09月24日 13: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徐静

  中国西北部地区年年春天为风沙所困扰。殊不知,美国中西部地区也曾面临同样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

  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地区严重干旱,沙尘暴频发,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植被破坏严重,洪涝频发。环境的恶化使这一地区陷入了经济萧条,农田大量消失,在多个州县,每英亩土地回报仅为50美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十分艰难。

  解决之道,惟有造林一法。从1935年至1942年,美国联邦政府同地方当局和社区通力合作建设防风林带。因倡议者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又称“罗斯福防护林工程”。

  到1942年,一条从加拿大边境向南直达得克萨斯州布拉索斯河的防护林隐然成形,总计植树2.23亿棵,造林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使中西部环境大为改观。70多年来,罗斯福防护林一直是护佑美国中西部发展的“绿翼”。

  造林不易,养林护林更难。罗斯福防护林之所以历经70年而常青,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激励政策与机制的持之以恒。

  防护林工程复杂而琐碎,既包括采种、育苗、植树等技术环节,还需对土地和林带进行总体规划与管理。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委托一支优秀的专家队伍收集造林报告,对防护林进行评估。而负责造林护林的工程局成立伊始,就采取了技术局长和行政局长双轨领导制,一个负责技术标准、选择树种和造林方式;一个领导野外作业,但在技术问题上必须听取前者的意见。

  在造林与护林机制方面,罗斯福防护林工程坚持了政府、农户合作造林、养林的模式:联邦政府提供资金、技术咨询和鼠害防治用品,当地农户提供土地,并负责已种植树木的培育、养护。这一机制获得了双赢效果,当地农民生活、收入得到改善;政府则凭借植树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此外,美国政府一直把罗斯福防护林列为“农业发展项目”,对防护林的范围不划界线,鼓励农户在自己愿意的任何地方植树,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防护林的建设中。

  随着岁月流逝,罗斯福防护林多处开始“老化”,联邦政府再次行动,拨款支持州县改造老防护林,种植新防护林。政府政策的持之以恒,给老防护林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