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亿流动人口 岂能让流动人口扎根城市梦落空?

2013年09月12日 06:57   来源:红网   李卓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称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介绍,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不仅为了打工挣钱,超7成人希望落户城市,在城市谋求发展,并融入这个城市。(9月11日中国广播网)

  在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具有数量扩增,年轻趋小,收入增加、家庭化迁移等特征。他们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被激发出渴求扎根城市,能够实现其自我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笔者发现,各种社会偏见也普遍存在。比如一些大城市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对流动人口的升学、就业、购房等,出台诸多限制政策。还有的人指出,现在各地计划生育政策只限制本地城市户籍居民,流动人口可以随意“超生”,缺乏监管;而且,多生的孩子,还要占用城市的各种公共资源。

  如何“纠正”这种偏见?诚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条例来保障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各方面的权利,但政策理想和现实执行之间鸿沟依然存在。

  首先,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教育公平问题。长期公共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村办学校和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设施不完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学生的流动性大、生源极不稳定等都成为制约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国家政策向城市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直接造成了城乡教育的鸿沟所致。

  其次,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没有城市户口,属于非城市居民,不能与城市其他居民子女享受同样条件的教育、就业、医疗等优势。比如,许多非流动人口子女,没有城市学校的学籍,是非在校学生,不能无条件进入城市学校学习。这使他们面临“两难”:一方面要跟随父母迁往城市寻找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在城市教育面前无资格享有受教育权。

  此外,在社会方面,80后的一代,相对老一代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元化,素质也越来越高”。但不能忽视是,文化贫困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层的现象依然存在。偏见、歧视甚至社会排斥使这一部分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的愿景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城市壁垒面前,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寻求到公平、公正的受教育权利和就业机会可谓难上加难,更不必说过程和结果的不平等了。

  如何保障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也可以扎根城市,实现理想?笔者认为,政府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帮扶、立法,以及社会的宣传等多层面来落实。只有通过营造一个公平优质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的扎根城市梦不落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