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腐败猛于昂贵药价

2013年09月06日 10:2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李富永

  看病难,看病贵,是时下全社会最头疼的几大问题之一。人民网近日报道称,在当前一场规模空前的医药商业贿赂整治风暴中,国内已延续近20年的以药养医行规摇摇欲坠,医药利益链上的各方被迫上演变形求生记,于是药价被撼动,长期以来的销售模式也随之开始变更,但能否让医药行业真的清澈起来,消费者可否从中受益,还有待时间检验。

  看病难的原因大家都明白,看病贵的根源,人们虽然能够想象,但幕后具体是怎样运作的,药商与医生是怎样勾结的,则多有人们未知之秘。

  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一家药企负责人指出:“在把药价推高的过程中,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运营成本大概占到药价的20%-30%”。而外资企业的原研药,贿赂成本就更高了,可能有近五成的运营成本,所以从理论上看,跨国药企的药品起码有三成降价空间。

  瑞士诺华制药也被前员工揭露,在北京地区销售1.3万元/支的“善龙”药时,曾被上级领导要求“用5万元买50支销量”,借“推广费”之名行贿医生。最近被查处的外资药商葛兰素史克,其用于商业贿赂的费用就很高。根据目前调查的数据,占药品成本的三成左右。

  剔除腐败成本、使药价能够降低三成,自然是患者的福音。但是遏制医药腐败的着眼点,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个层次,那这样的目标是很狭小的。最可怕的是医药领域的歪风邪气,其危害性和传染性远非昂贵药价可比。同样是看病贵,与医药技术不发达、生产成本高造成的药贵相比,医疗腐败造成的药贵,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病,是另一种腐败。医生为了赚钱,昧心给患者开高价药、开大处方,职业的神圣已经被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美名成了反讽语;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纵容医生的行为,扭曲了公益事业的原则,甚至连市场经济的原则都违反。这既是社会不正之风的组成部分,又对全社会的不正之风推波助澜。

  在贿赂医生以抬高药费方面,外资药商并不是发明者,许多跨国药企入乡随俗后“变坏”了。因为国内的企业甚至国企,早就贿赂成风。敢于带领法官嫖娼的上海建工集团,一年“公关”开支数以亿计;中国铁建总公司达到8亿元之巨。国有企业贿赂官员,这方面的成本最终必然要传导到由他们盖的房子、修的铁路公路上。所以不光药价贵,中国的房价也很贵,铁路公路造价也都很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单独抓一两个行贿的外资药商,并不足以降低药价;单抓外商也同样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中国现在对外资药商的贿赂施以重拳,对外资奶粉垄断价格课以重罚。无疑这些都是正当之举。但更引人期待的是,这样的严格执法要面向所有市场主体,尤其是那些自恃亲子血缘而妄为的国企。

  受贿者方面,更应受到惩治。具体到遏制医疗腐败,不能单单依靠堵着药商行贿的线路。以治病救人为职责的医生,如果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即便“处方费”、“推广费”吃不上了,他也会寻找其他渠道赚外快。很早就有外资药企被外国政府处罚了,但至今没见到有相应的受贿的医院官员和医生被查处。这样的整治如同扬汤止沸。

  遏止药品加价,办法早就提出来了,比如医院与药店分开,但一直述而不作。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利益障碍?看来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做不做的问题。除药品价格机制外,“医生黑名单”制度也提出来了,这个制度要说是很有力的,医生职业资格获得不易,相信每个医生都会珍视的。

  当然,中国的医生待遇低、通过正当渠道获得利益有限,但由于供小于需劳动强度大,这在客观上使一些人走上了邪路。所以任何医疗改革,都要考虑怎样让有真才实学的医生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较高的待遇。相信这也不是没有办法。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