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3年08月19日 13:38   来源:大众日报   朱宏锋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服务组织体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在基层。全面加强基层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提升镇级农技推广、疫病防控、食品监管等服务水平,明确规定镇级以下从事农技服务的人员不得少于一定比例。鼓励和引导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眼睛向下,将工作的着力点向基层一线延伸。充分发挥行业性服务组织的职能作用,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供销系统、邮政系统、农技系统等经营网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周边农户的生产生活。对于具有经营性质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采取奖励补贴、政府采购、委托经营等方式,鼓励其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生产的经营策略。

  构建前瞻性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健全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标,夯实农业科技服务基础,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编制,建立农业科技服务运行长效机制,特别是要明确农业科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加快推进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到村入户”,争取农业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针对生产技术骨干、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分层次开展各类培训。不断增强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农村“有人办事”。

  构建高效率的流通服务体系。流则活,通则畅。只有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才能充分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城乡集贸市场、区域性配送中心、农产品零售网点等,在农产品流通载体的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不断提升。加快培育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引入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分销等新型交易模式。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围绕便利城市居民“吃放心菜”的目标,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设立直销网点。打造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型媒介,为广大农民实时提供上级优惠政策、市场供求信息、农业科学技术等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构建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行的“血脉”。要在科学设置涉农金融服务网点上狠下功夫,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邮政储蓄、小额信贷、农信社等机构积极布局广大农村地区,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要在积极创新涉农贷款方式上狠下功夫,全方位拓展农村小额贷款发放的主体、对象、利率等要素规定。重点加大对于农村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满足他们的信贷资金需求。要在健全农业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上狠下功夫,将考核评价引入农村贷款发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