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合计36981.17亿元,其中,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且今年以来有6个月份均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事实上,基金公司淡出公募主战场,确是无奈之举。当下股市震荡依旧,投资信心难以聚拢,公募产品发行渠道成本持续高企,且公募产品普遍达不到理想的募集水平,以至于新基金发行沦落为“赔本赚吆喝”的格局。相较于公募业务的“不划算”,一些非公募业务的收入却来得容易,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的背景下,愿意将更多精力转移至非公募业务上寻求突破。
基金公司短期将非公募业务视为突围的捷径并没有错,但如果长期专注非公募业务,“轻主业重副业”,便极有可能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下场。
首先,非公募业务带来利润有限,不足以提升基金公司竞争力。在可对比的29家基金公司经营数据中,虽然2012年非公募业务收入占比有一定程度上升,但贡献度并不高,有3家公司的非公募业务在整个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占比仅为1%;另有1家公司专户收入占比为2%,4家营收贡献为4%,还有7家营收占比不足10%。
其次,非公募业务赚钱效应差,基金公司股东不会提供长久支持。在股东方眼中,收入和利润才是决定一项业务是否开展的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目前多数基金公司的专户仅停留在通道业务上,一些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占到了专户全部业务量的一半以上。通道业务收费低,而风险不可控,不能作为基金公司业务的突破点。经营贡献不乐观,股东方不愿在非公募业务上投入过多。
再次,对一些大型的老基金公司而言,长期追捧非公募业务,很容易丧失原有的公募基金管理优势。尤其是在队伍建设上,一旦投研精力转向非公募业务,日后就很难再回到公募业务上,毕竟两项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投研方法迥异。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打破原有藩篱重新划分格局的时刻,此时基金公司抢占业务先机固然很重要,但决不能顾此失彼,摒弃公募战场。在当下A股市场筑底回升的布局关键期,基金公司搁置“主流业务”更显得不明智。长期来看,公募业务会迎来发展新高潮,基金公司应随时在公募业务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随时与银行保持渠道的畅通,一旦股市走牛公募业务便能及时提升资产规模。(赵学毅)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