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职跨越的契合点

2013年08月15日 09:52   来源:人民日报   柳青河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在校生数都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并不理想。那么,高职院校跨越发展的契合点或者叫支点在哪里?

  先看看地方政府有怎样的期待。山东省枣庄市委书记称赞高职毕业生为当地加快产业升级发挥的作用;四川省绵阳市市长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这是近日发布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引用的两个实例。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术类人才,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力争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和企业升级的智慧库、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就是高职院校跨越发展的契合点或者叫支点。

  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中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达630多所,高职院校植根于地方,理应融入地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适应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规格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学校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的格局。

  契合是双方努力靠近的结果。地方政府不能只提希望和要求,还要拿出支持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措施和行动。然而,目前多数地区还没有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之道,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同时扮演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没有自主权哪来办学积极性?

  因此,高职教育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地方政府负有责任。经费应该以政府投入为主,把学校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称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力交给学校,激发学校活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