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地产景气指数亮红灯折射楼市泡沫风险大

2013年07月31日 08:01   来源:羊城晚报   余丰慧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28日发布中国土地市场指数(CLI)显示,经过一季度短暂调整后,地产市场重新进入景气运行区间,全国地产景气指数进入红灯过热状态。(7月29日新华网)

  二季度CLI中地指数回升至304点,仍处于绿色正常区间。但是,地产景气指数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冲高至600点。上半年综合排名前15家重点房企竞得房地产用地2467.18公顷,同比增加37%;应支付土地出让价款1217亿元,平均购地成本5156元/平方米。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不断创出“地王”和天价地。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调控愈来愈严的情况下,地产市场逆势过热、一枝独秀,绝不是一个好现象,其背后折射出一些非常危险的信号。这说明资本市场的资金正加速流入房地产领域,继续急速吹大房地产泡沫风险。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是,地产过热,地价攀升,“地王”频现,那么,最终必然推高房价。在目前以高房价为表现的巨大房地产泡沫下,地价无节制上涨继续推高房价,其实是在快速推高金融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那么,金融风险必然爆发。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粗略估计疑似进入房地产的两项资金高达22.28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13.56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8.73万亿元。一旦楼市发生风险,对整个社会经济金融的打击不可低估。因此,被地价推高的畸形高房价不但对民生造成空前影响,而且也正酝酿巨大金融风险。

  全国地产景气指数进入红灯过热状态,折射出在调控政策声声紧的情况下,特别是新国五条颁布后,房价竟然逆势上扬。这与一些地方政府大肆卖地、高价卖地紧密相连。而地方政府的GDP政绩,则是推高地价的第一驱动力。初步计算,上半年地产市场拉动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上半年GDP增长7.6%的贡献率高达26%。

  土地财政则是地方政府的又一大驱动力。在经济下行、企业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而与此同时,地方拼经济增长的政绩热情不减,加上一系列民生项目等米下锅,也加剧了地方政府通过大肆卖地筹集资金、弥补财政增速下降导致财力缺口的主观动机。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信托融资的增速。来自信托业协会的一季度信托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信托公司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为8.73万亿元,同比增长64.72%,环比增长16.87%。其增速之快,额度之大,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而信托融资主要进入两个渠道: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其中大部分率先进入到土地市场。这样一来,地价岂能不高?土地市场岂能不火?房价岂能不高?房地产调控怎能有效?

  全国地产景气指数进入红灯过热状态再次警示,抑制高房价,必须率先控制高地价;打破房价上涨预期,一定要率先改变地价上涨预期。笔者再三强调,一定要卡住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才能降服高地价,才能给土地市场降温,也才能降服高房价。

  审计署从本周开始再次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审计。笔者建议,在审计期间,应该立即叫停借助信托平台给地方融资的途径;立即叫停银行通过买入信托受益权返售产品行为,卡死银行同业资金绕道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渠道。这样,不信地价不降,不信土地市场能够火下去。

  (作者是知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