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9万买编制“划得来”是公务员优越感在使劲

2013年07月19日 13:57   来源:荆楚网   江镕

  文女士告诉记者,进入这家单位时,在面试前,父母四处托关系,先后多次送钱送物,等她顺利通过面试,已陆续花了9万余元。尽管花钱不少,但在家人看来,能为女儿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这钱花得值。至于本人感受,文女士说,虽然专业不对口也偶有烦恼,但好在很稳定,总体来看,还“划得来”。(7月18日《华商报》)

  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工作也需打拼,除了靠自己的能力,有时还得拼爹、拼钱。为求一职位,通过各种途径找关系甚至不惜花重金的事例并不少见。漫漫求职路,走法却各有不同。究其原因,就是公务员背后的优越感在使劲。

  公务员的优越感不仅来源于公众对其的追捧,使其在思想上有众星捧月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公务员体制内的悠闲自得的“幸福生活”。 每天按时上下班,清闲又稳定,逢年过节还有优厚的福利让人羡慕不已。满足感加上真金白银的待遇,怎能不吸引如此之多的人“挤破头”来踏入,甚至千万富翁也来凑热闹。

  在公务员背后的优越感不断使劲下,出现9万元买编制也就不足为奇,与其别人拼爹、拼钱,又何不能花钱买呢?9万元买个幸福稳定的生活,当然是划得来,如此“交换”只能说一家欢乐百家愁。如果公务员背后的优越感不予以遏制,那么9万元买编制的现象依旧会出现,也许到时候90万、900万也能说划得来。

  “花钱买编制”只能说的社会之殇,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如拼爹、拼钱一样遭到人们唾弃,唯有让真正的人才进入,唯有控制公务员背后的优越感,才能重塑民众对公务员的看法,如不坚决限制公务员的“幸福生活”的优越感,总会使得一些人将主要精力都集于买编、拼爹上,无疑是社会秩序的紊乱,也是道德的沦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可怜的“苹果手机优越感”    2015年10月29日
  • ·教授嚣张源自异化优越感    2013年12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