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高知坏人”极具现实意义

2013年07月18日 07:06   来源:武汉晚报   奚旭初

  昨天,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他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7月17日《北京日报》)

  清华校长的告诫,极具现实意义。比如说,这些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五花八门的“化工食品”频频出现。举凡有“科技含量的”问题食品,多半出自“专家”之手。每一个问题食品被制造出来,都意味着一次“科技创新”,一次“科技转化”。从“三聚氰胺牛奶”到瘦肉精研发生产,从制售假药到生产号称“考宝”的高科技作弊器材……背后无一不有高学历、高智商的“高知坏人”。

  拒做“高知坏人”,还意味着不被金钱收买,不为利益集团代言做托。如今确有一些专家学者,昧着良知说话。还有一些“高知人”,作为招投标评审专家,将红包大小作为投标企业能否胜出的标尺,哪个企业给钱多,就给那个企业说话。这样的“高知人”,显然也堕落为“高知坏人”。

  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力量有正也有负,如果知识被一些“高知坏人”用歪了,力量就变成了邪恶的力量——并且是“知识”越多,祸害越大。清华校长嘱咐毕业研究生拒做“高知坏人”,不仅清华学子要听,每一个“高知人”都要听。不做“高知坏人”,既需要“高知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也需要机制给力,制度保障,铲除“高知坏人”生存与繁衍的土壤,营造“高知好人”脱颖而出的竞争环境,从而让每个“高知人”不敢坏、不能坏、不想坏,使每个“高知人”身上都流淌道德的血液,成为造福社会的精英。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