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道,“高知”人群已成为大额诈骗的重点对象。该报的调查表明,单单是复旦大学,平均每周至少有1-2起金额在500元以上的诈骗案发生。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他读书少,快骗他”,频见于网络调侃,蕴含着对读书少、文化低容易受骗的刻板印象以及嘲讽,透露出有些人自恃“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可从上述报道看,高知人群在骗子面前似乎并没高明到哪里去,“高智商”怎么会不灵光?
事实上,骗与被骗与读书多少没有绝对关系。所谓“术业有专攻”,骗子根本不必读博士、写论文那么高深,只要专心于骗术就够了。在各类电信诈骗案中,负责聊天搭讪的骗子,只要照着统一的“话术模板”念。当然,“话术模板”是骗子花了心思编的,其中包含受害人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该如何答复与应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千方百计上受害人“上套”,被牵着鼻子走。在这方面,某些骗子绝对是专业人士。至于一些自诩“高知”的人,就算真“牛”,也只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面对非本专业的“挖坑”,照样可能傻眼。
如今一些骗术很有技巧,还掌握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危害性颇大。尤其是新型骗术迭出,令脑补都有点跟不上趟。比如,骗子知道你买了机票、有过某笔购物或银行卡交易,会假借航班因天气原因取消、订单作废等为理由,要主动给你“退钱”,让你提供银行卡账号,为了验证你的身份,还要你输入手机验证码。如果你顺着“退钱”的思路走,很可能忽视自己发出的手机验证码,恰恰是骗子“搞”你银行卡上资金的“钥匙”。而且,伪基站的使用,使骗子可以随意伪装成“官方电话号码”,这种欺骗能说“低级”吗?
骗子为何知道你的电话号码与真名,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你有某笔交易?凡此种种,才是问题的关键。换言之,个人信息泄露是一大漏洞!
如今,办事常常要求填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等各种个人信息。更有甚者,不仅要求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还得让你双手持自己的身份证拍照,而且照片必须露出两只完整的手臂。这一连串的要求,是要证明“你就是你”,你是“合法的存在”。如果不填,仿佛就是你心里“有鬼”,很多业务就办不下去,还会被“停机”、“关账户”。所以,你不得不“如实”填写提交。在你自证身份、折腾一通后,会不会琢磨收取这些个人资料的机构是否靠谱?你审核了我一番,我怎么知道你能不能靠得住?现实是,你根本没法确定。
最大的隐患是,收取有关资料的机构与单位,其工作人员有的可能干几个月就离职,谈不上“忠诚度”。一些单位或许会与员工签保密协议,但面对频繁流动的员工,是否有能力进行“离职审计”?如果稀里糊涂,单位会报警吗?若非事情闹大,警方也未必能介入。由此,个人信息泄露多发,一些卖个人信息的人有恃无恐,也有了某种解释。
增强个人防骗意识没有错,但人终归不是全能的。99个人不受骗,不代表那1个受骗的人“活该”。打击网络与电信诈骗,更要想方设法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口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