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下简称《评估报告》),对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进行政府能力测评,广州、南京、宁波分列前三位,而广东深圳,则排在第六位。该报告由中山大学课题组牵头,全国19所高校共同完成。(7月15日《南方都市报》)
政府能力,对许多市民而言,是一个新名词。就学术定义而言,也似乎晦涩难懂。在“百度百科”之中,政府能力是这样被解释的——指政府实际能够履行职责和功能的程度,它要解决的是政府如何去做、通过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在这份由19所高校共同完成的《评估报告》中,公共服务的需求识别、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学习成长能力是测评的三大核心指标。
其实,绕开晦涩难懂的学术定义,每位市民和纳税人的心目中,也都有关于政府能力的一杆秤。自己本地的政府,到底能提供几斤几两的服务能力,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比如,我们希望政府的网站建设要跟得上时代的进步和市民们的需求;比如,所谓的市长热线和市长信箱要及时对民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回馈和解答,甚至要出面解决处理;比如,这座城市召开听证会的数量要像市民们想象的那样多;比如,政府部门对于空气污染、堵车、城市环境的改造能力;再比如,政府面对暴雨、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来袭的处置能力……
在这份调查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颇为细致的调查内容。比如,政府热线的接听速度,响三声之内的有多少,响三声之上的有多少;对电视上民生节目中反应出来的市民问题,政府部门的回复率是多少……这些考评条款,看起有一些琐碎,实则与每一位市民或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政府的能力建设,确实离不开这些细节——有一种政府能力就应当被叫做无微不至。往大处说,政府能力建设关乎城市环境和城市文明,往小处说,政府能力建设关乎每一位市民和每一位家庭的幸福。
19所高校,能够针对政府能力问题进行调研,并能在此基础上对各城市的能力问题进行大排名,是教育学术机构的职责所在。最终的排名,对于各城市政府而言,则是一种鞭策。一者,那些排名靠后的政府,应该要学思一下,自己的政府行为是不是仍然处于“旧衙门”的状态;二者,那些排名靠前的城市政府,也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公众的要求——在现代政治之中,政府的能力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政府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赢得百姓的口碑。
政府的能力,就好比孩子的学习成绩。纳税人纳税,和给孩子交学杂费,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纳税人还是家长,都不希望只见自己血汗钱被政府或孩子挥霍而不见“成绩的提高”。既然学术机构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排出一二三,那么,本市市民应当像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关注政府能力建设。我们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是因为我们喜爱自己的孩子,而关心政府能力的成长与后退,则也是因为我们关乎自己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