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温权利如何走出画饼困境

2013年07月10日 13: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张枫逸

  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辛苦的工人能否拿到属于他们的高温津贴?7月8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环卫工、建筑工等经常在户外作业的劳动者,发现不少企业未按标准发放津贴,有的仅发几瓶解暑药了事。(7月9日《江西日报》)

  去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不过,由于刚性约束没有落实到位,工人头顶烈日冒着酷暑作业、企业不发放高温津贴等现象普遍存在。但在现实中,高温权利更像是看起来很美的画饼,可望不可即。

  与之形成截然反差的是,有媒体报道,南京、西安等地劳动保障部门多年来从未收到过一起高温费投诉,也从未对企业进行过处罚。在高温津贴难落实成为不争事实的背景下,“零投诉、零处罚”更折射出劳动者维权的孱弱和政府监管的空蹈。

  一面是劳资双方博弈地位失衡,劳动者担心较真高温费惹恼用人单位,主动放弃维权;另一面劳动部门坚持“不告不理”原则,只是公布投诉电话坐等举报,缺乏主动介入意识。高温费是劳动者的基本福利,劳动部门监管必须关口前移,变坐等投诉为主动服务,通过明察暗访了解情况,帮助维权。

  同时,高温权利一直落实不到位,企业心理不平衡是重要因素。在一些企业看来,凭啥政府只是出台一纸文件,规定劳动者的高温权利,企业就要为此承受发放高温费带来的成本增长,以及高温停工带来的效益损失?由于无法从内心唤起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权利的认同,各企业自然缺乏维护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温权利保护,不应仅仅是企业的义务,更应成为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公民待遇。因此,政府也要为此承担一部分责任,比如对企业发放高温津贴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此外,政府应带头落实高温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大都属于“4050”下岗失业人员,年老体弱,倘若政府对自己设置的岗位都不能率先垂范,何以要求广大私企关怀高温下的劳动者?近年来,环卫工领不到高温费屡见报端,山东济南、河南开封等地还接连发生热死环卫工事件,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反思,落实高温津贴,完善人性化管理,为社会用人单位做好榜样。

  关于高温权利,眼下我们谈论更多的往往只是高温费。不过,津贴到位了,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的高温权利就落实了。实际上,高温费不过是企业对劳动者高温下工作的一种经济补偿,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身心健康。如果人都热死了,要高温费还有用吗?《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当下,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出台具体的劳动条件和保护标准,督促用人单位遵照执行,为劳动者尽可能提供一个凉爽舒适的工作环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画饼不能充饥,行文怎可脱责    2014年12月03日
  • ·“改厕工程”:“画饼”(图)    2013年05月07日
  • ·小短假的画饼,谁最有条件吃?    2015年08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